新快报讯 乡村因路而兴,村民因路而富。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紧扣“百千万工程”民生导向,聚焦群众“出行畅、夜间安、环境美”急难愁盼,将路灯建设、道路升级、绿化提升纳入民生微实事清单,形成政府主导、黄埔帮扶、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的强大合力,以精准举措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质,切实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拓宽“致富路”,产品运输更顺畅
“要想富,先修路”。产业路的修建是拓宽产业致富的“主动脉”,更是连接民心、激发乡村活力的关键纽带。近期,琶迳村连接村委会至梅子勿等6个村小组的3.48公里窄路拓宽至6米,并配套修建排水渠,扩宽后的水泥路在村庄蜿蜒伸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道路两旁是党员干部、热心人士齐心种植的100多棵紫薇和200多棵桃树。
如今,道路拓宽了,琶迳村20多亩黄金百香果基地和200多亩鹰嘴桃基地、西洋菜基地农产品运输也方便多了,还激发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想法,30亩陈皮柑基地和茶叶基地正在推进建设中。
项目落地,得益于大崀镇探索实施“上级支持一点、镇级投入一点、村级自筹一点、社会参与一点”的“四个一点”做法,积极争取县交通部门支持,摒弃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让村民告别“行路难”,走上“幸福路”。
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茶坑村把群众的出行需求放在心上,完成了茅坪村道路3个会车点拓宽建设;沙田村也修缮了石洞村2座危桥,拓宽加固了1座桥梁。
打造“绿美道”,乡村环境更优美
走进水圳头村小组约3公里长的环村乡村绿道,从步道入口到终点,有沿途的打卡点、休闲座椅、旅游厕所、亲子公园……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节假日吸引着来往休闲的游客,或打卡、或骑行、或散步,让游客和村民在乡村绿道上休闲游玩的体验感不断攀升。
一处一色皆是绿,一步一景满目新。道路绿化提升也是部分村民关心关注的“微心愿”,大崀镇各村认真落实绿美生态建设,将道路绿化提升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不断完善绿道各类配套设施,将生态保护、休闲健身、乡村旅游融为一体,让“舒心路”变身“景观道”。
松林村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以“民生微实事”项目为抓手,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周密部署,主动联合党员志愿者开展乡村植绿护绿行动,在进村主干道种植黄花风铃、桂花、柳树、红檵木等树木600多棵,进一步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琶迳村积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力量,在进村路两侧打造人大主题林,种植紫薇、黄花风铃、红继木、鸢尾等苗木,既美化环境又彰显人大助力民生的担当;坑塘村沿道路修建人行绿道,铺设防滑地砖,配套种植三角梅等观赏性花卉,成为村民饭后散步的“打卡点”。
点亮“平安灯”,夜间出行更安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崀镇各村以“平安夜话”“阳禺夜话”为抓手,精准收集群众诉求,了解到群众反映部分村小组道路缺少路灯的问题意见后,各村“两委”干部们立即行动,前往实地进行调研,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黄埔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汇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和资金来源,将路灯安装纳入民生微实事清单,把“群众呼声”变为“幸福掌声”。
最是小事解民忧,最是细处暖民心。振民村委会大围村曾因主干道无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常踩泥坑,晚上出行不方便,为了彻底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难题,振民村将大围村小组路灯安装项目纳入“10件民生微实事”清单中,黄埔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动认领该民生实事,支持1万元给村小组购买太阳能LED灯15盏,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党员示范带动热心群众开挖路灯基座,安装路灯,仅1天便完成原定3天的立杆任务。
“以前进村主干道没有路灯,晚上出门都是黑漆漆一片,得益于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最近安装了路灯,路上亮堂了,我们出行也安全了,每天晚饭后我们就约上三五好友到这里散步,感到非常惬意。”附近的村民纷纷点赞路灯的安装。如今15盏太阳能路灯沿村道整齐排布,灯光明亮覆盖主干道,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夜景。
小路灯点亮大民生。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村民安装路灯“微心愿”后,各村也是积极行动,统筹用好服务群众经费、村集体资金等经费,认真推进民生微实事落实,松林村欧屋、坑口和黄泥塘3个村小组在村道巷口、广场等公共区域安装太阳灯路灯30盏;茶坑村、沙田村也将4个村小组安装40盏路灯项目纳入民生微实事清单,预计投入资金约9万元。
如今,走在大崀镇的乡村道路上,“路畅、灯明、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下阶段,大崀镇将继续以民生为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深耕民生微实事,落实好已确定的惠民便民项目,将“关键小事”“暖心实事”落到实际行动中,办到群众心坎上。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黄文涛 冯健伟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