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金蝶2025年中期业绩“同框”
8月底,用友网络和金蝶国际先后发布了2025年中期财报。数据显示,用友网络上半年营收35.81亿元,同比下降5.89%;归母净利润为-9.4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8.97%。而金蝶国际营收31.92亿元,同比增长11.2%;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0.98亿元,但同比大幅收窄55.1%。两家公司合计亏损额超过10亿元,凸显出传统软件商向云服务转型过程中的艰难与阵痛。
业绩分化:用友扭亏压力山大,金蝶逼近盈亏平衡
用友与金蝶在客户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用友网络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报告期内,大型企业客户业务实现收入23.18亿元,同比下降2.9%,但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长16.2%,新增2家一级央企签约,累计签约46家央企,服务中国500强客户占比达76.4%。中型企业客户业务实现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23.0%,主要受软件业务收入下降59.7%拖累。
金蝶则更注重大中小型客户均衡发展,其中大型企业客户收入占比仅26.5%,但增速(34.3%)显著高于整体营收增速(11.2%);面向中型企业的云星空订阅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19%,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增长格局。
这种客户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两家公司的转型进程。用友服务的大型国央企业务场景复杂,项目周期长,定制化需求高,拖累了毛利率。金蝶凭借中小客户和标准化产品,在云转型方面进展更为迅速。
根据财报,用友云服务收入27.63亿元,同比微降1.5%,第二季度虽实现8.2%的同比增长,但未能扭转上半年整体下滑趋势。金蝶云服务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云订阅收入16.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1%,显示出更强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盈利指标的对比更揭示转型阵痛的不同程度。用友毛利率逐年走低,由2017年的71.43%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48.33%,同比下降4.2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7.4%,同比下降28.63%;高昂的运营成本成为沉重负担,销售、管理、财务三费合计16.44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45.9%。金蝶则通过订阅模式规模化效应实现毛利率改善2.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约89%,展现出更健康的财务结构。
自救策略:裁员与AI赋能
面对持续亏损,两家公司都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裁员降本是其中之一。截至2025年6月末,用友员工相比2024年底减少2178人,金蝶减少1106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为应对亏损局面采取的节流措施。
优化研发投入是另一项重要举措。金蝶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约3.9%。用友研发费用虽然同比增长5.8%,但部分原因是前些年研发投入分摊导致。
押注“AI+SaaS”成为两家公司共同选择的突围方向。今年3月重新执掌用友网络的王文京表示,全面升级了AI与数据能力的用友BIP5是全球覆盖领域最宽的企业软件,其在财务、人力、供应链等十大领域的覆盖以及拉通,“在AI时代更具价值”。 “ALL IN AI”的金蝶则推出了“苍穹AI Agent平台2.0”以及多个AI原生智能体。
2025年,用友已经签约了AI项目的首批客户,包括鞍山钢铁、佰工钢铁、港华集团、中油燃气等知名企业。用友和双良集团、中国中化等多家客户合作的AI项目也成功上线。金蝶宣布其AI合同签约金额合计已超人民币1.5亿元。金蝶小微产品的AI助手活跃用户数已达17万家,公司有信心“在2030年AI业务收入会占公司收入的30%”。
国际化成为另一条重要的破局路径。金蝶以卡塔尔公司为桥头堡,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重点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用友则将海外市场拓展至美洲、欧洲及中东地区,与金蝶形成部分竞争重叠。但从当前财报看,海外业务尚未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两家公司90%以上收入仍来自国内市场。
三十年“缠斗”进入决胜局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时,用友持有现金及等价物28.9亿元,但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达65亿元,流动比率仅1.05倍,短期偿债压力明显。公司已于6月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二次上市,筹资“补血”意图明确。
而金蝶集团CFO林波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去年同期亏损2.18亿元,今年上半年归母利润减亏至0.9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大概是-0.18亿元,去年同期-1.66亿元。我们相信今年一定是实现盈利的一年,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一定会在十亿元以上。”
就在今年6月,中国企业软件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金蝶国际市值突破504亿港元(约461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越老对手用友网络(454.8亿元人民币)。
从财务软件到ERP,再到云与AI,用友与金蝶缠斗三十余年,如今同时站在“国产化+智能化”的风口。2025年下半年,将是检验“北用友、南金蝶”谁更能“止血”、谁更配“称王”的关键半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