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文化纪实探访节目《中华书院》今晚(12日)在江苏卫视收官,一众嘉宾走进广州和长沙,探访古老书院的活态发展。
在收官节目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江苏卫视主持人李响、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赵金刚、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宁、自媒体博主蔡紫将相约同行,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之旅。
嘉宾们率先来到岳麓书院,从宾步程留下的“实事求是”的牌匾,到毛泽东的寓居处,再到湖南大学研究生、博士生上课的明伦堂,岳麓书院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学术的气息、文化的馨香,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这都不能叫高规格,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历史熏陶。”李响不由得感叹道。“所以有的学生会讲,‘我们在历史里读书,在历史里读历史’。”
如果说,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圣殿,沉淀着“经世致用”的厚重底蕴;那广州大大小小的书院就是南粤大地的思想灯塔,以“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锐气书写着近代变革的序章。离开了岳麓书院,嘉宾们相约来到了广州,探秘文脉传承的新故事。
明清时期,广州的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第一。现如今,在越秀区北京路附近,以流水井、大小马站为核心的三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近百家书院,形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节目中,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赵金刚兴致勃勃而来,打卡这条书院街。杨宁和蔡紫还打卡了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玉岩书院。杨宁认为,玉岩书院承载着岭南书院的精髓,那就是包容又务实。
结束了广州之行,《中华书院》为观众奉上了终章《这个我,那个我》。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和西川登上紫阳书院,回顾这一路中华书院的探秘之旅。杨立华表示:“书院是‘中国性’特别重要的载体和集中体现,不管是建筑有没有足够的岁月积淀,都能给人一种精神凝聚的感觉。”西川则认为,文化有很多方式来传承,其中之一就是书院。“有的书院就是传播思想,有的书院是产生思想的。它一直肩负着这样一个责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