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首届迎海渔博会在迎海水产交易中心南广场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渔博会以“科技赋能 水产安全”为主题,作为水产行业的一次盛会,集科技展示、商贸对接、美食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旨在为行业搭建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水产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迎海水产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林波帆表示,目前,迎海水产交易中心不仅拥有22万平方米超大交易空间、七大功能分区及便捷物流等硬件优势,更引入大数据、智能溯源系统,搭配专业运营团队的全方位服务,能为合作伙伴创造独特价值,共拓水产行业新赛道,“期待与水产养殖、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领域企业携手共赢。”
在专家讲座环节,广州市水产商会党支部书记、名誉会长王挺表达了对渔博会的美好期许,希望其能成为行业交流的桥梁、合作的纽带,推动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发表《水产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他表示大型水产市场正从传统杂乱状态,向特色化、科技化等综合体转变,面临布局有序化等问题。正经历布局有序化、功能优化等转变,还将走向多元,推进全球化、文旅融合及标准化品牌化。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中科院水生所博士余祥勇则聚焦《海洋牧场渔产品生产安全及品质保障》,表示海洋牧场渔产品生产,面临环境污染致质量下降、安全无保障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需依靠质量保障与检测技术,以及水产品品质优化技术,实现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
香港珠海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奥列克桑德·皮德乔萨(Dr.Oleksandr Pidchosa)发表《全球水产贸易与供应链保障的创新》,他表示全球水产贸易中,需求增长使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成战略重点,水产养殖需转型。未来水产行业将智能化、绿色化、透明化,靠创新构建可持续体系。
广州市南沙区政协委员、区知联会副会长、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危明铸带来了《人工智能 + 食品安全溯源赋能全球水产消费》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人工智能+食品安全溯源赋能全球水产消费,旨在解决水产品信任困境。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石,打造从“渔船”到“餐桌”的一站式溯源方案,涵盖无人渔场、区块链认证等。
据介绍,迎海水产交易中心将“鲜品交易—餐饮消费—文旅打卡”三大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玩法,以及待拓展的新兴业态,也引发观众热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