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香港邦瀚斯拍卖预展日前分别在杭州、北京等多个地方亮相。本次预展特别呈献两大板块之亮点,分别是“虔敬之境:乌尔里希·冯·施罗德典藏”专场部分精选拍品,以及“中国书画”拍卖的精品,尤以张群先生“中行庐”珍藏第二部分为焦点,体现了张群先生与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据介绍,将于10月30日举行的“虔敬之境:乌尔里希·冯·施罗德典藏”专场拍卖,共汇聚37件喜马拉雅艺术珍品,皆来自世界顶级喜马拉雅艺术权威专家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先生的重要珍藏。这些藏品是施罗德先生逾半世纪潜心积累的结晶,凝聚其恒久执着、渊博学识与卓越鉴藏眼光。它们长期珍藏于其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私人宅邸中,数十载未曾公开展出,直至今秋首次面世。这也是继香港邦瀚斯推出亚洲艺术泰斗斯佩尔曼(Jules Speelman)私人珍藏专场大获成功之后,再度将喜马拉雅艺术的重要私人收藏带入亚洲,势必将成为本季香港最受瞩目的私人收藏专场之一。
中国书画部分,继4月“中行庐”收藏拍卖大获成功,四件拍品全数超越高估价成交。本季香港邦瀚斯再度推出“中行庐”专辑,此辑珍藏包括9件张群先生旧藏,其中8件为张大千作品,1件为张群先生书法,皆首次释出市场。古代书画部分由《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赵孟頫(次等)《洗马图》领衔,清代丁敬、蒋仁、黄易、奚冈一组《西泠四家尺牍》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拍品。
施罗德先生为享誉国际的艺术史学家与收藏家,亦是喜马拉雅艺术与文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泰斗人物之一。以其构建并出版喜马拉雅艺术体系化的图像档案之前瞻性与数载心血而言,几乎无人可出其右。他自幼浸润于推崇亚洲文化的家庭环境,深受其曾叔祖父——著名印度学家利奥波德·冯·施罗德(Leopold von Schroeder,1851-1920)学术精神之熏陶。于是,二十二岁时首赴尼泊尔考察之举,正式开启了他对记录与编纂喜马拉雅艺术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热忱。
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国际总监Mark Rasmussen表示:“施罗德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是首位以系统性方法梳理并记录西藏造像风格演变的学者。六十年来,他始终如一的热忱、开创性的研究以及对卓越的不懈追求,深刻塑造了这一领域。”
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拍卖主管兼专家谭远卓(Dora Tan)表示:“这个极具风格的收藏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让我们得以一窥一位顶级学者的艺术视野。每一件藏品都有其意义,因其美学意象与文化价值而得以存留。”
“中行庐”珍藏再度来袭
见证张群与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书画收藏是张群先生(1889-1990)闲暇所好、身心所寄。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他便开始收藏历代书画,晚年时更将八大、石涛、张大千等近百件书画珍藏捐赠给台北故宫等机构,成为一时美谈。
张群与张大千,两人相差十岁,因书画结缘,情谊深厚。结交半世纪的历史中,张群多次在艺术推广、经济困境乃至危难关头对张大千予以救助;而张大千则一直以翰墨寄托深情。“中行庐”此辑珍藏,最为瞩目的是张大千创作的七件扇作,横跨1920至1970年代,映照大千画风的蜕变,折射两人一生的友谊,宛如时间长河中一首动人的组诗,成就大千扇画艺术中最为难得的私人收藏。张群先生珍而重之,妥帖守护数十载,今秋方释出市场。
作于1927年的《仿金农枇杷、自作诗》是本辑最早期的作品,创作当年,张大千与张群尚未相识。张群所藏大千早年作品,大多是定制或在展览中购买,而非获赠,这把扇子笺纸内里、扇骨大骨内侧还保留着“岳军”等墨迹,正是当时定制成扇的惯例。
二张沪上相识,同嗜石涛,又是老乡同宗,遂一见如故。1932年,张大千绘成扇《江畔行吟、王文治诗》,仿石涛笔意;不久后再作《仿老莲山水》,对张群称呼已改“老长兄”,可见情谊日深。
1944年,大千从敦煌回到四川,张群动用各方资源,竭力支持大千办展。盛夏之际,大千以重色青绿,绘《翠屏千仞、隆中对》山水成扇相赠。青翠重迭,峰峦如屏;屋宇半隐松阴,若世外幽居。远山淡墨氤氲,金笺微熠,更衬碧色莹润。此扇呼应大千敦煌归来,笔底新得的雄浑气象,也表达了他对张群深深的谢意。
1949年,世局翻覆。大千一度被困成都,张群出手相助脱困。二人情谊超越文墨,生死相托。《秋林独步》一扇绘于1951年,大千即将远赴阿根廷之时。画中秋林萧森、行旅孤影,自此一别,二人天各一方。随后二十余年,张大千纵横国际画坛,声誉日隆,后面却总有张群的默默支持。七十年代,大千旅居美国,与张群书信频繁,不时寄上一柄成扇予老长兄,如1974年作的《松山远眺、自作诗》,与翌年写的《文山老梅、自作诗》。
1976年,张大千归台定居,此时二张情同至亲。1979年的《四季花屏》,芍药、荷花、海棠、梅花,用花木四时,寄托年华流转,譬喻二人情谊长青。
《石渠宝笈》珍品领衔古代书画
古代书画部分,则以《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赵孟頫(次等)《洗马图》领衔。此手卷是乾隆皇帝登基前所藏38件书画之一,亦是《石渠宝笈》中所载赵孟頫书画中,少数仍存于私人收藏的作品,尤为珍贵。此外,清代丁敬、蒋仁、黄易、奚冈一组《西泠四家尺牍》亦将亮相,是研究清代书道金石的重要史料。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