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南沙街道通过优化投放点设置、推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提升AI智能监管水平三大举措,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为绿美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南沙街道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为原则,对辖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全面摸排和精准施策,提出并实施投放点“撤、并、改”优化设置方案。经过科学调整,共计撤并37个投放点、变更54个投放点模式,更改4个投放点位置,有效解决了原有投放点设置冗余、布局不合理、群众投诉集中等问题。
同时,通过对原有裸露桶加装桶罩,有效隔绝垃圾桶臭味外溢。部分投放点升级为厢房式,集投放、暂存、中转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了垃圾满溢、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了投放点使用的“高效高质”,提升了居民投放体验和社区整体环境质量。
南沙街道创新推行“以奖代补”工作模式,制定并印发《南沙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方案》。以辖内各住宅小区为考核对象,通过人工巡查和监控智能识别,对投放点的点位建设、保洁管养、分类效果进行月度考核评估,结合市、区两级检查情况综合评分,依据考评成绩发放奖励经费。这一举措充分提升物业服务单位的积极性,有效激励物业服务单位常态化做好分类投放点的日常管养和站桶指导服务,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南沙街道着力推进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实现辖内住宅小区投放点智能视频监控全覆盖。借助AI智能识别功能,实现无人定向检测垃圾满溢、垃圾落地等问题。同时,安排专人专岗线上监控分类指导人员值守情况,发现问题实时提醒小区物业并限时整改。这种“云督导”“云调度”的智能监管模式,有效弥补了线下巡查的局限性,大幅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效能。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