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9月18日,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广职大”)的学生齐聚课堂,观看大学思政大课“大国担当”,在英雄故事中领悟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这堂思政大课,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先烈们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感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广职大大一新生谢博上完课后心情依然激动,他表示,学校的思政课很接地气,“老师常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升思辨能力。”他希望,通过思政课的学习,自己能提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思政大课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重大节点,以 ‘大国担当’ 为主题设计大学阶段课程,精准对接大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实现从抗战精神学理认知向坚定理想信念的转化,既强化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又通过抗战历史与精神的深度阐释,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对时代使命的理解。”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秀英表示,思政大课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线上直播形式开展,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教学范例,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实施路径,也为后续课程创新积累了经验。
据了解,广职大近年思政课建设上守正创新着力开展教学改革,此前已成立了“领航学院”,以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广东省高校思政课示范建设项目等为主要平台,协同职教名师、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学生社团、红色场馆等各方力量,在校内外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和综合改革创新。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曹群介绍,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校训是“学以致用”,多年来,学校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治校理政的重要工作,开展“学以致用”的思政课改革,形成了“理实同频·校企同育·人智协同”的思政课“致用”育人模式。“该模式锚定‘致用’,以‘致用’系统重构教学,活用企业资源,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内在精神动力。”曹群说。
深耕思政教学多年,曹群认为,上好思政课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要沟通心灵,老师跟学生要达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一致,这就要求老师要多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需求,沟通心灵才能够一起往前走。同时,思政课也需要启智润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我们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们也需要多学习,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世界大势,才能够更好的去把我们的道理讲深讲透。最后,思政课所讲的道理最终都是要落在实处,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将大思政课的理念跟实际结合,跟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吸收,激扬学生斗志,强化使命担当。”
相关
广东高校将开设《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思政实践课程
广职大:已纳入实践教学核心课程体系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日前在广州召开《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高校思政实践课程介绍会,明确《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课程将在全省高校作为实践教学课开设。目前,广东高校推进该课程落地的进度条如何?广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秀英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院目前已结合自身实践教学基础系统部署,从课程落地、师资保障到经费支持形成完整推进体系。
“在课程推进与资源保障方面,我院依托之前成立的实践教学教研室,已将《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纳入教研室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建设与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深度衔接。”张秀英透露,学院已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经费,重点用于课程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从经费层面为该课程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师资配置方面,广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采用 “专岗负责 + 双层备课”模式确保教学质量。张秀英介绍,学院将选派实践教研室专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在实践教学设计、组织与指导方面的经验优势。此外,建立 “省级引领+校内研讨” 双层备课机制,“教师先全程参与省里组织的集体备课,精准把握课程核心要求与教学重点。每周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围绕广东实践课程内容深入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切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