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面对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的严峻考验,自9月22日起,黄埔区上下迅速行动,各部门、街道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从绿化加固到电力保障,从社区排查到应急安置,以细致排查筑防线、以干群协同聚力量、以暖心守护传温情,筑起了一道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前置排查 多部门联动织密城市防御网
台风预警拉响的第一时间,黄埔区各职能部门迅速行动,把隐患排查和加固防护做在风雨来临之前。
黄埔区绿园中心第一时间集结力量,组织27家市政绿化养护单位、314名养护人员,带着16台高空作业车穿梭在城市街巷。工作人员踩着登高梯,仔细为行道树修剪枯枝、加装支撑,防止大风刮断枝干伤人,每一道绳索都系得紧实,每一次修剪都力求精准,用双手为树木撑起“保护伞”,筑牢城市绿化安全防线。
黄埔区市政中心则将目光聚焦易涝灾害点,9月23日上午组成的检查组直奔永龙隧道、永和隧道、科学城6号路灯电房等关键区域。在现场,检查人员弯腰查看排水口是否通畅,伸手测试防护设施是否牢固,对发现的问题当场记录、即时整改。同时,指导养护单位同步清理值班房周边杂物、加固临时设施,应急物资提前清点到位。“一旦有险情,要快速反应、高效处置。”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
电力保障关乎民生根本。南方电网广东广州黄埔供电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26间水浸风险电房被逐一排查,工作人员与物业、村社紧密协作,在74个水浸风险点提前堆放沙包、安装防水板。“电是民生保障的关键,我们必须守住‘光明防线’。”供电抢修人员扛着防汛物资穿梭在社区,将隐患消灭在台风来临前。
党群连心 凝聚抗台风“向心力”
“党员带头、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在大沙街道,这句口号不仅贴在宣传栏上,更落在抗台一线的每一个行动里。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13人组成的临时安置点工作小组连夜赶往黄埔体育中心,铺好床铺、摆好饮用水与应急药品;社区党支部以 “党建+网格”激活力量,豫章苑社区党员干部分成3组,一组检查地下车库防汛挡板与排水泵,二组清点应急物资,三组对接物业落实24小时值班,一上午就完成所有车库隐患整改,分工明确又默契十足。
干群协同的力量在社区里随处可见。大沙街道横沙社区联合农林水利办、安委办等部门,组建20余人的巡查队伍,踩着泥泞的农田查看大棚加固情况,在老旧板房前耐心讲解避险知识;大沙东社区则聚焦“细节安全”,联合网格员与物业检查祥辉苑星座地下停车场,测试应急照明、疏通排水口,还沿街排查商铺招牌,对3处松动招牌当场下达整改通知。
长洲街道深井社区于9月24日,组织60名工作人员全员出动,在防汛点位疏导群众、疏通排水,对老旧房屋逐一巡查,用脚步丈量安全,用行动守护家园。
暖心守护 撑起特殊群体“避风港”
台风天里的温情,藏在一次次耐心地劝说、一趟趟雨中的护送里。
“阿伯,台风要来了,您这个窝棚不安全,我们带您去安置点好吗?”9月23日晚上10时,大沙街瑞宁社区专干刘芷君辗转找到草莓窝棚里的老人,劝其转移至体育馆庇护点,可老人仍惦记着窝棚里的物品,不愿离开。关键时刻,街道残联理事长金立峰上前,拉着老人的手耐心劝说:“台风天危险,这里有床有饭,有大家陪着您,放心吧!” 一遍又一遍的真诚沟通,终于化解了老人的顾虑,老人安心待在庇护点。
据统计,此次大沙街共转移安置2685名群众,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严格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确保“不落一人、不漏一户”。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各个社区不断上演。“陈伯,这胶带贴成‘米字形’能防玻璃被风吹碎!”南岗街道广海社区网格员敲开低保老人陈叔家门,一边演示用法,一边耐心讲解。在独居残障人士李阿姨家,工作人员贴完胶带后,还细致检查电路、门窗等安全隐患,李阿姨握着他们的手连连道谢:“多亏你们想得这么周到,我就放心了。”
长洲社区则将重点放在行动不便群众身上。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护送小组”,逐户走访瘫痪群众、独居老人家庭。每到一户,工作人员都耐心安抚群众情绪,详细说明台风的危险性和疏散的必要性。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工作人员采用担架、轮椅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将他们转移至安全区域或社区临时安置点。安置点内准备了充足的食品、饮用水和基本生活物资,还安排了社工全程值班值守。截至目前,社区已成功疏散2名瘫痪群众,用细致服务让特殊群体感受温暖。
逆风出击 市政铁军清障“不停歇”
9月24日台风过境后,风雨留下的“残局”尚未清理,黄埔“市政铁军”已全员出动,开启24小时不间断清障行动。
在倒伏的护栏旁,队员们合力将护栏扶起、加固,“扶正的不仅是护栏,更是市民的出行安全线”;公交站牌倒塌处,他们将破损的站牌移至安全地带,计划次日更换新牌;宏明立交桥上,破损的隔音屏存在高空坠物风险,工作人员果断拆除,“拆的是危险,留的是放心”。
最紧急的要数大田山路的路灯抢修。9月24日凌晨1时,大田山路一处施工事故导致3根路灯杆断裂、90米架空线路受损。市政队员接报后立即赶到,第一时间断开路灯线路,确保安全用电。9时,他们用警示带封闭道路;14时,清理工作完成,道路恢复通行。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工作人员穿梭在街头,沿街清理排水口的树叶,让积水快速消退;更换广汕公路跨线桥破损的凸透镜,保障夜间行车安全,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每一次处置都全力以赴。
红山街道也迅速响应,9月24日10时,伦坑路地质灾害点因暴雨出现断枝挡路,巡查人员立即设置警示标志,一边疏导车辆,一边临时清理,随后协调绿化队伍清运垃圾,快速恢复道路畅通。此前,街道还通过喇叭广播、微信群宣传“五停”通告,修剪加固树木,备足应急物资,用全方位的准备应对台风挑战。
从台风来临前的“严阵以待”,到风雨中的“温情守护”,再到灾后的“快速清障”,黄埔区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初心,用坚守与担当为群众撑起一片安全天空。
采写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徐洁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