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台风“桦加沙”携狂风暴雨突袭,广东珠海、中山等地电力设施遭到破坏,部分群众用电陷入困境。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闻令而动,于9月23日下午紧急集结精锐力量,开启珠海、中山双线支援作战模式。这支由614名专业人员、20辆应急发电车、59台应急车辆及大型机械、1367件应急工器具组成的“广供铁军”,历经昼夜鏖战,于9月25日提前完成珠海斗门局、金湾及中山三乡等区域的全部中低压抢修任务。
建强“大兵团”作战体系 高效联动聚合力
“台风影响范围广、故障类型复杂,必须靠系统化指挥打胜仗。”广州供电局战前支援部署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为打赢这场复电攻坚战,该局迅速搭建“大兵团指挥作战体系”,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作战格局。
9月23日下午,支援队伍抵达珠海、中山两地后,连夜与属地供电局对接,摸清电网网架、线路走向及医院、泵站等重点用户分布。结合台风可能登陆的不同路径,各作战单元开展“高价值”抢修推演,预设倒杆断线、台区失压等典型场景,制定差异化处置方案,确保灾害发生后精准发力,提前研判与专业筹备为抢修提速奠定基础。
严守安全底线 筑牢抢险“防护盾”
“抢修再急,安全红线绝不能破。”9月23日晚,台风登陆前夕,广州供电局连夜汇总各项安全要求,整理海南“摩羯”台风抢险警示案例,于24日清晨组织全员分组培训。
现场管控中,该局严格执行“现场为王、及时刹车”原则,将支援队伍的33名安监人员编为13组驻点督查小组、3组流动巡查小组,实现抢修现场监督全覆盖。督查人员重点盯控停电线路接地措施,严防反送电风险,对“保命”措施执行、工器具状态等全程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叫停整改。针对涉水作业、无人机勘查、夜间施工等特殊场景,制定专项安全规范,确保环境可控。
星夜兼程战风雨 抢通光明“生命线”
9月24日下午,台风过境后,广州供电局支援队伍立刻奔赴各故障点,打响复电攻坚战,实现“风停、雨停、人进、电通”。
珠海斗门区郊区,风雨未歇,抢修车探照灯划破夜色。支援小队发现10千伏线路因树木倒伏断裂,周边3个村庄停电。队员们冒雨勘查,15分钟制定方案,登杆拆线、接线、紧固螺栓,雨水浸透衣衫仍不停歇。
无人机成为“空中侦察兵”。中山三乡局部分线路穿越深山,人工勘查耗时且危险。支援小队派出无人机升空,20分钟就锁定3处倒杆故障,同步传回影像。借助精准定位,抢修队伍提前1小时恢复供电。“无人机让我们少走了三分之二的路。”支援队员王照说。
9月24日18时14分,斗门供电局紧急求助:龙坛涌水闸停电,积水持续上涨,危及周边区域。广州供电局400千瓦发电车立即出发,却因临近黄杨河的道路水浸受阻。突破困难抵达后,队员谷兴硕、黄日桥与镇政府、水务人员联合勘查,协助用户抢修复电和用电检查。21点左右,随着顺利送电至用户机房,龙坛涌水闸随之顺利启动,现场积水得到疏通。“你们真是及时雨!”斗门区井岸镇甘镇长紧紧握住队员的手致谢。
连日来,这样的场景处处可见:队员们盒饭就雨水下肚,连续作业磨出水泡仍坚持;小巷里机械进不去,就肩扛手抬运送材料。截至9月25日下午,广州供电局支援区域受损线路与台区全部恢复供电。
精准保障暖人心 凝聚攻坚“战斗力”
“前方拼命抢电,后方必须全力托底。”多部门协同发力,从物资、医疗、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让队员们无后顾之忧。
物资保障“按需供给”。广州供电局工会送去饮用水、方便面、雨衣等物资,将关怀送抵前线。医疗保障筑牢“健康防线”。支援队伍配备随队医生,抵达当晚就开展心电图检测,掌握队员身体状况。全员筛查中,发现11名人员心电图异常,立即协调调整工作,从源头规避风险。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洪林 梁国开 郑彬彬 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