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8日,全国首个司法行政综合垂直大模型“鲲鹏矩阵”在湛江正式发布,系统将在全市122个司法所全面铺开,标志着湛江司法行政系统在响应国务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部署上取得关键突破,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驱动”的效能跃升。
据介绍,湛江市司法局打造的“鲲鹏矩阵”大模型,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构建了从底层算力支撑、数据资源整合到大模型能力建设、上层智能应用集成的全链条智能化工作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湛江模式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而是“业务+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在律师管理场景中,“鲲鹏矩阵”能够自动解析申请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规性分析,将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这种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推进方式,使得AI系统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融入日常工作。
目前,湛江市司法局已成功研发并应用80余个智能体,覆盖法律援助、立法普法、依法治市等核心场景。其中,“鲲鹏智答”智能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7×24小时智能法律咨询,已累计服务超过2.6万人次,90%的用户评价其解答“专业、易懂、实用”。
湛江市司法局局长罗东玲在发布会上指出:“在推进智能化转型落地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三个原则和方向:一是坚持强化顶层设计,以业务+技术双轮驱动;二是坚持应用为导向,聚焦“基层痛点”深化场景化自主研发;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形成“迭代升级”的自主研发模式。当前,“鲲鹏矩阵”已经实现从‘功能可用’到‘智能好用’的跨越。”
今年2月份,湛江市司法局成立了“司法行政模板探索课题组”,由局长担任课题组组长,集结60名业务骨干,系统梳理行政复议、社区矫正、智能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业务流程,精准定位业务痛点、难点、堵点,最终形成18 个覆盖全业务链的场景模块,从具体业务切入开展AI落地探索。
相比通用大模型,“鲲鹏矩阵”更贴合司法行政工作的专业特性,有效解决了以往人工智能应用中“泛而不精”的问题。其中,行政复议功能模块已在市、县两级全面应用,展现出卓越效能。“鲲鹏矩阵”3.0版本能够在2分钟内生成合法性审查意见,案件焦点识别准确率高达99%,证据识别采信准确率超过95%,法律文书撰写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85%,且生成文书法律逻辑严密、适用法律准确,司法行政工作质效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智能调解辅助模块中,基于“鲲鹏矩阵”3.0开发的“调解方案与协议书生成工具”,将原本平均需要2-3小时的方案撰写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并且能严格依据现行法律和优质案例,使准确度超过85%。让“现场办、马上办”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针对司法行政数据敏感性强、基层算力不足的痛点,湛江市司法局在推进AI落地过程中,始终坚持“自主可控”原则。系统部署国产化算力设施,并联合科技企业定制研发了高性价比、便携式的“算力盒子”。让私有知识库本地化部署,公开数据使用政数局算力,形成“数据安全立方体”机制,既保障私有数据不出域,又充分利用政数局大模型算力资源。今年5月31日,“鲲鹏矩阵”成功实现国产化部署,在国产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上稳定运行,有效解决了基层“难部署,无算力”的现实困难,成为基层智能化转型的“动力引擎”。
湛江市司法局的“鲲鹏矩阵”实践,高度契合湛江“AI渗透之城”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场景为王、算力支撑、数据驱动、生态聚力”四大基本原则,成为“AI渗透之城”在政府端的首个标杆应用。其建设模式与实施路径,为全市乃至全国各级部门推进AI融合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并已引起多方关注。2025年以来,全国妇联、四川省司法厅等20余家单位先后赴湛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