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8日,广州市海珠区“点‘社’成金”党建引领社区运营项目启动仪式在海幢街道举行,宣告一项旨在激活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民生福祉的创新实践正式拉开帷幕。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海珠区民政局,各街道代表,以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人才市场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海珠区“社区合作伙伴”单位代表,与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海珠区党建引领社区运营与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
多元共建聚合力,双向赋能启新篇
“点‘社’成金”,寓意深远。该项目以党建为统领,以居民需求为圆心,通过培育多元运营主体,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区存量资产,致力于探索一条具有海珠特色的“和美善治”新路径。其核心要义在于,以“社”为基,推动党群服务更接地气;以“金”为喻,促进治理资源高效融通,最终实现“小项目撬动大治理,小空间凝聚大民心”的善治图景。
“社区运营,核心在‘人’,关键在‘融’,根本在‘治’。”海幢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志坚在致辞中深刻阐释,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方能凝聚合力;唯有坚持需求导向,方能服务精准;唯有坚持长效机制,方能福祉常在。
为将蓝图化为现实,海幢街创新构建了“一级合伙人+二级合伙人”的联动模式。通过公开遴选引入专业能力强的一级合伙人,再由其围绕社区需求,链接“共建型”(由街道统筹)与“链式型”(由一级合伙人自主链接)两类二级合伙人,形成了一个辐射广泛、高效协同的资源网络。目前,该网络已成功吸纳逾40家“社区合伙人”。
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许锐在讲话中提出,要共同筑牢党建“压舱石”,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激活治理“新动能”,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珠模式”;当好群众“贴心人”,以扎实服务回应民生关切,将社区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活动现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首批“海珠区社区合作伙伴”获授牌匾。作为代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专职编委黄卫红表示,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与各方伙伴同心同向,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治理共同体。
阵地提质强服务,从“有”到“优”暖民心
社区运营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阵地的品质上。作为项目样板,海幢街宝玉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过全面升级,已从单一的“物理空间”蝶变为多功能的“活力枢纽”。
中心以“需求雷达”精准捕捉民意,创新构建“三阶造血”可持续运营模式,并通过空间重塑,打造了智慧康养体验馆、社区学院、咖啡学堂等多元场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率先推行“朝九晚九、一周七天”全时段开放,让服务“不打烊”,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暖心驿站”。
启动仪式后,公益集市与中心开放体验活动同步进行。智慧养老设备体验、惠民商品展销、政策咨询讲解等摊位人头攒动,居民们在家门口便享受到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服务盛宴。
“这个智慧设备操作很简单,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做健康监测,太方便了!”居民李阿姨在体验完智慧康养设备后,高兴地分享着她的感受。这句朴素的话语,正是“点‘社’成金”项目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
从多元主体“合伙”,到服务阵地“焕新”,广州海珠正以党建为笔、民生为墨,精心描绘一幅“和美善治”的基层治理新画卷。展望未来,海珠区将以此为牵引,持续深化“社区合伙人”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提质、治理增效,奋力书写新时代幸福家园的“海珠答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