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我更想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2025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现场,记者发现一款能帮助听障人士搭建“沟通桥梁”的产品,展现出技术普惠所带来的深度人文关怀。
“牙疼得厉害,想看医生。”话音落下,记者看到手机屏幕同步显示出转写文字。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听障群体的发音差异性较大,市面上的通用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低,而该方案能为每位听障用户构建专属语音识别模型,提供电话沟通、社会交流、发音训练等无障碍功能,助力他们走出沟通孤岛。
另一位听障体验用户也分享了她的经历,以往“不敢开口”的她总是依赖文字沟通,如今其专属语音识别模型经过多次迭代,识别率已从29%提升至83%以上,并且在“中移无障碍”AI辅助下纠正发音和熟悉发声技巧,敢主动跟同事口头交流,甚至一个人完成体检,离“辅导孩子功课”的梦想更近一步。
据悉,该产品研发团队由清华、中科院博士领衔,通过观摩学习、参与志愿活动,深入理解听障群体发音的差异性,自主研发了发音质量评估算法分析每位用户的发音特点,AI识别归纳20余种常见构音障碍类型并进行专项问题突破,仅需传统方法三分之一的训练样本量,就能构建出低成本、个性化专属模型,语音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而且兼顾性能与隐私,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案已集成至中国移动“5G新通话”,在通话中实现毫秒级语音转文字,也可借助“5G消息”识别对话场景智能生成快捷回复,让听障用户也能顺畅接打电话、进行双向沟通。在社交、就医、面试等现场沟通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中移无障碍”小程序的“面对面助手”获得精准转写支持。
此外,产品还引入“AI语训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发声训练和场景对话练习,从“敢说”迈向“会说”,实现沟通能力的长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