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韶关武江区核心地段,一栋高68米的现代化大厦主体已封顶,外立面幕墙及灯光亮化工程设计正紧锣密鼓深化设计;东莞凤岗北部的凤武产业合作园内,韶关首个产业类 “反向飞地” 建设如火如荼,主体结构稳步推进;江湾、重阳、龙归的乡村振兴车间、农业种植基地里,机器轰鸣,农户喜笑颜开…… 这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正是东莞凤岗镇与武江区对口帮扶协作三年来的标志性成果。
自2023年6月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启动以来,凤岗镇与武江区紧扣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锚定“一年谋划开局、两年推动实施、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通过“一体”统筹、“两翼”齐飞、“三支点”发力、“四平台”拓展、“五领域”深化,围绕产业有序转移、项目共建、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和民生帮扶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力。截至2025年,凤岗累计派出100多名帮扶干部人才,投入约7亿元帮扶资金,推动两地协作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共赢”,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凤武大厦建成:韶关新地标崛起
作为凤武帮扶“双子星”项目的重要一极,凤武大厦从谋划之初就承载着两地协同发展的期待。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占地65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自2024年9月正式动工以来,凤武工作队以“满格状态”推进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主体封顶,目前已进入场内外装修、幕墙及灯光亮化工程深化设计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投用。
这座大厦的“特别之处”,远不止于其68米的高度和现代化的外观。为打造武江城市新名片,项目创新采用整栋泛光设计,建成后将成为韶关市区首栋实现全景泛光效果的建筑,夜晚灯光亮起时,将成为武江夜空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让利机制”——项目主动向江湾、重阳、龙归三个被帮扶镇让利约 30%股份,协助做大强镇富村公司资产规模,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增强联镇带村效应。大厦建成后,一方面将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武江引入优质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将重点招引大数据、算力、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据测算,该项目每年能为三个被帮扶镇带来稳定集体收入,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造血机”。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凤岗镇始终把“实效”放在首位。凤岗镇党委书记黄乐瑜和镇长韩俊峰多次强调,要“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加快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招商运营”,确保“大厦建成之日即是企业入驻之时”。目前,工作队已组建专业招商团队,与多家大数据、金融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这里将成为武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资源的“桥头堡”。
在东莞建“飞地”,让武江的企业在大湾区“孵化”,再回韶关“产业化”—— 新的帮扶思路打破了传统帮扶的局限。作为韶关市首个产业类“反向飞地”,凤武产业合作园是凤武帮扶协作的另一颗 “明星”。项目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目前主体施工已至第八层,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用。与传统“飞地经济”不同,这个“反向飞地”跳出了“武江提供土地、凤岗引入企业”的单向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东莞孵化+韶关产业化”的协同机制。
“反向飞地”建成后,将承担招商推介、产业培育、科创孵化、招才引智、交流合作五大功能。武江的优质企业可入驻飞地,借助凤岗的区位优势、产业链资源进行研发孵化;凤岗的企业则可通过飞地了解武江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进而到武江布局生产基地。这种 “双向奔赴”的模式,真正实现了“飞地经济”的迭代升级。
为保障项目落地,凤武两地整合了多重资源:不仅投入新一轮产业帮扶资金,还通过凤武大厦项目抵押贷款、引入入驻企业投资等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同时,凤岗镇为飞地提供了与本地企业同等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人才补贴、物流配套等。进一步助推莞韶两地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凤武大厦与“反向飞地”的“双子星”格局,正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据测算,两大项目建成后,可为武江区增加近2亿元资产,每年增创集体收入超550万元,同时带动就业岗位超2000个,实现 “优质资产、稳定收益、产业升级、就业增收” 四重效益,为全省对口帮扶提供了“凤武样板”。
江湾“两桥一楼”:灾后重建显担当
2024年,江湾镇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道路房屋受损严重,群众出行和居住安全受到威胁。凤武工作队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凤岗社会各界捐赠价值约30万元、8卡车的医疗救援和防汛应急物资外,还争取市镇两级计划外资金700万元,支持车行桥、人行桥以及全倒户安置楼等项目建设,占工程总造价近40%,并为10户全倒户每户提供10000元现金入住大礼包用于购置家私家电。目前安置楼已入住,人行桥已建成投用,车行桥已开工建设,预计本月底投入使用,成为武江灾后重建的 “坚强后盾”。
除了“两桥一楼”,凤岗镇还投入约70万元用于江湾镇生产生活设施恢复:建设首个惠农农机服务站,为农户提供农机租赁、维修服务;为江湾小学师生统一定制校服,实现该校办学以来首次全员服装统一;升级改造镇区路灯、绿化,提升人居环境。这些举措让当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 “凤武一家亲” 的温暖。
全方位协同发力:“造血式”帮扶促发展
三大标杆项目的落地,是凤武帮扶协作的缩影。三年来,两地在产业招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全方位发力,推动帮扶工作从 “点上突破”向“面上覆盖”延伸。
在招商引资方面: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派出帮扶干部纳入韶关驻京津冀招商工作队,成功引进北京猿界云计算等12家生态企业组团到韶考察。其中,北京猿界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产业项目在6月13日举行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上签约,5年内总投资额达8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机房、机柜、服务器等大数据产业设备,打造总规模达5万P算力的算力集群,预计年产值30亿—40亿元,年纳税超2亿元,为韶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方面:指导重阳镇推进蔬菜、柠檬、兰花等“6个1千亩”农业种植基地建设,联农带农使柠檬种植面积从1000亩扩大到2000亩;利用九群小学闲置校舍,升级蔬菜分拣、集散和冷藏车间,目前已解决80余本地村民就业,每月工资在3000—5000元区间,为镇村集体每年增加租金收入不少于6.8万元。推进江湾镇灵芝、草珊瑚、百合等林下经济作物和食用菌种植,发展蛋鸭产业养殖;引进东莞手表企业发货到江湾加工,聘请当地居民利用闲暇时间灵活从就业,每月人均增收约2000元。
在民生帮扶方面:发动凤岗商会协会团体等爱心企业捐赠超200万元,全面深化就业人才、教育、医疗、文化、党建等五个领域开展结对帮扶。组织20多家企业到韶关举办校园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武江(凤岗)人才反向飞地实体化运作;举办超100场次各类教研帮扶活动,惠及师生10000多人次,发动社会力量捐赠电脑、打印机等教学设备70多套,开展“圆梦助学”“爱的传递”行动,资助困难学生50多名;多次组织开展基本公卫等帮扶活动,发挥帮扶干部骨科医疗人才特长优势,争取30万元支持重阳卫生院打造特色骨科诊室;支持20万元用于武江区图书馆、风度书房购置书籍,组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捐赠图书惠及3000余名学子;组织凤岗12个村以及4个行政单位与重阳、江湾16个村全覆盖建立“党建结对村”关系,每年落实党建援助资金共80万元。
“凤岗的帮扶不是‘输血式’的简单给予,而是‘造血式’的共同发展。” 武江区委书记张广晖表示,三年来,凤武两地在产业共建、乡村振兴、民生提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特别是凤武大厦、“反向飞地” 的创新模式,为武江 “融湾入莞” 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2016年首次携手,到2023年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启动,凤岗与武江已走过9个年头。这9年里,两地从陌生到熟悉,从协作到共赢,构建起 “党政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受益” 的帮扶格局。
站在三年初见成效的新起点,凤武两地正谋划着更长远的发展:凤武大厦将加快招商运营,力争年底实现企业入驻;“反向飞地”将深化“东莞孵化 + 韶关产业化”模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江湾“两桥一楼”将确保车行桥如期通车,完善后续配套设施。同时,两地还将持续深化产业联动、人才交流、民生共建,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迈进。
未来,凤岗与武江将继续以 “百千万工程” 为契机,深化产业协同、完善民生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努力打造 “共建共赢共享” 的对口帮扶典范。
凤武大厦的灯光即将点亮,“反向飞地”的厂房即将建成,江湾镇的车行桥即将通车,凤武两地的协作故事,正翻开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