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1710号
●温暖诉求
2025年5月31日,端午佳节,赣南小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周凤(化名)忙里得闲,正在为家人制作甜品。8岁的洋洋踮脚趴在灶台边,笑嘻嘻地盯着瓷碗里金黄的芒果肉,丝毫未察觉妈妈握刀的手在微微颤抖——洋洋近期已有三次因突发呕吐离校治疗,病因何在?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将在一个小时后揭晓答案。“我盼着他没事,但偏偏出了大事。”回忆拿到检查报告的情境,周凤哽咽难言,“脑积水伴颅内肿瘤”的字样,自此撕裂了这个家庭苦心维持的平静。
祸不单行 一老一小皆遭遇重疾
2015年春天,新婚的周凤随丈夫离开农村,在赣州一个小镇开了间广告店,小夫妻望着鎏金的招牌相视而笑,眼里都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前店后家,周凤夫妇在相互扶持中走过忙碌又幸福的7年,相继到来的两个儿子,更是他们全力奋斗的动力——丈夫四处寻找商机,哪怕是多做一面锦旗,他都开心不已。“洋洋出生在2017年,比哥哥小两岁,那些年我负责煮饭带孩子,没出去工作。”周凤说,虽然一直住在二十多平方米的出租屋,但晚上给孩子洗澡时,一家人的笑声能飘出很远。
洋洋读书那年,恰逢在广东打工的奶奶失业,老人随即来到县城,担负起照顾孩子的任务,停工多年的周凤于是“脱身”,在附近工厂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她说,家婆拿出打工多年的积蓄资助夫妻俩首付,在县城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挑选材料,贷款开始装修。“都觉得生活有了转机,没想到房子还未完工,家婆就突发脑梗,半身不遂。”
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2025年5月,短短一周之内,洋洋接连三次在课堂上呕吐眩晕,被周凤接回。“最初以为是肠胃炎,吃了镇里医生给的药,确实好转了。”周凤回忆说,最后一次接回洋洋是5月30日,接诊的医生也觉得事出蹊跷,建议为孩子做一次磁共振检查。
5月31日,端午节。在医院做完检查等待结果的空隙,周凤买了很多菜,还有洋洋爱吃的水果,为他做了芒果甜品。下午,夫妻俩忐忑不安地去医院等检查结果。当医生神情凝重地指着片子说“脑积水严重,必须立即手术”时,周凤难以控制地反问,“怎么可能?他能跑能跳,为什么要做手术?”
曲折求生 五次手术步步心惊
但事实不容辩驳。当晚九点,洋洋被推进赣州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接受脑室穿刺引流。“我们只觉得很冷,冷到三个多小时没有一句交流。”周凤记得丈夫一直紧握她的手,两人都是双手冰冷。
引流虽然暂时缓解了洋洋颅内的高压状态,但肿瘤的切除手术也刻不容缓。“我们上网去查,了解到颅内肿瘤复发率极高,很多孩子术后会瘫痪,甚至根本下不了手术台……”她声音颤抖,“医生建议我们去大城市治疗,但我们之前一直在工厂打工,连赣州都没出过,即使去到,又怎么能保证找到更好的医疗资源?”跨省治疗的种种不确定性,让夫妻俩望而却步。
权衡之下,夫妻俩决定留在赣州手术。6月3日早上8点,洋洋再次被推进手术室,接受开颅手术。
几天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洋洋所患为髓母细胞瘤——儿童颅内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接下来必须进行的基因和分型检测,受限于医疗设备,在当地医院无法开展。“还有脑积水的问题,也要彻底解决。”周凤告诉记者,在当地医生指引下,夫妻俩护送洋洋乘救护车来到广州,于6月17日完成第三次手术——腹腔分流术。
本以为术后情况会好转,可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洋洋陷入“缄默”,不能说话、不能行走,更糟糕的是,7月初,又患上急性阑尾炎,接受了第四次手术。
说到步步惊心的治疗,周凤数度落泪。“那时孩子已经做了四次手术,头上、肚子上全是伤口,所以当医生告诉我还要做另一个开颅术后,我崩溃到大哭。” 她与医生反复沟通,还是同意进行第五次手术——植入临时积水囊。那段时间,母子俩约定了只有他们才懂的交流方式,“我问他痛不痛,饿不饿?肯定答案是伸出一个手指,否定就伸出两个。”
微光前行 竭尽全力为生命“续航”
经济压力同样沉重。“房贷和装修贷每月要支出3900元,家里还有两个老人一个孩子要吃饭,所以他爸爸必须回家。”周凤目送丈夫离开时悄悄鼓励自己,“洋洋一定能好,我们很快就能回家。”
周凤一直坚持给洋洋做康复,而她自己便是“康复师”。“医生教给我一套动作,我们每天都会按时做。”她说,从开口说几个叠词,到一句完整的表达,洋洋如今已恢复语言和行走功能,目前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化疗,而此前45天,他已完成30余次放疗。“头发都掉光了,但精神状态很好。”周凤怜惜地望向孩子,低声告诉记者,接下来洋洋还要接受8期化疗,但东拼西凑来的治疗费,早已捉襟见肘。
一路走来,颇多不易,周凤特别感谢为救治孩子竭尽全力的医护人员,也深深感恩能提供免费“修养站”的广州公益机构。她说,好心病友推荐她申请“小家”的住宿资格,在这里,母子俩都找到“家”的感觉,“洋洋有了新朋友,几个光头小病友一起读书画画做游戏,都很开心。”说到自己的转变,周凤露出难得的笑容,“现在遇到任何困难,都有人帮我一起想办法,我再也没有形只影单的感觉。”
这几天天气转凉,洋洋头上的帽子遮住了伤痕,看上去与健康孩子无异,他在与哥哥视频时,会兴奋地展示自己画的画,说 “等我回去和你一起上学”。
回家,何尝不是周凤的最大期待?但治疗之路漫漫,容不得一点差池。令周凤忧心的不仅是儿子的病情,还有支撑治疗的费用。她告诉记者,洋洋的治疗费迄今花费30多万元,自费部分接近15万元,几乎全是来自亲友的借款,如何为儿子的生命“续航”,周凤已殚精竭虑,她说,“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通讯员 薛紫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