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企业广东汇天自主研发的“陆地航母”飞行器翱翔于蓝天,里工实业自主研发的“里掂D1”人形机器人和省长握手互动,广东酷库的“Ai咖啡师”机器人90秒出品一杯“十五运会吉祥物咖啡”……“十四五”期间,番禺“智造”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从汽车到灯光音响产业,从智能机器人到低空经济,制造业实现“智造”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锻造“千亿矩阵”
“智核”赋能“智造”跨越升级
在近日举办的广交会上,番禺“智造”精彩亮相,惊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爱餐科技的炒菜机器人内置几百种菜谱,3分钟能炒出一道菜,精准复刻大厨手艺,实现投料、翻炒、出锅全自动;里工实业研发的“里掂D1”人形机器人拥有高度仿生的骨骼及肌肉构型,全身多达28个自由度,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和手臂精准工作的特点……这些智能机器人还会在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上再放异彩。
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仅只是番禺“智造”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番禺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推进万亩产业供地、千亿产业攻坚,以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活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历史性突破,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矩阵。
汽车制造业是番禺区首个超千亿产业集群。以广汽埃安和传祺为龙头企业,构建起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以广汽埃安为例,智能生态工厂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技术,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柔性化生产线,总装车间多个站点实现无人化、全机器人操作,达到每53秒一台新车下线的造车效率。针对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池技术,广汽埃安自主研发的弹匣电池系统,经过针刺、挤压、高温等严苛测试仍能保障安全,该技术已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推动番禺汽车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深度转型。目前,番禺汽车整车产能达75万辆/年,集聚226家汽车产业“四上企业”,首个超千亿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持续凸显。
灯光音响作为番禺时尚产业的核心支柱,凭借技术创新占据全国近半市场份额,走出了一条“小产品、大市场”的升级之路。番禺企业锐丰科技深耕专业音响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线阵列音箱,采用先进的声学算法与轻量化材料,既能实现360度无死角音效覆盖,又便于户外安装调试,曾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在灯光设备领域,2024年,番禺灯光音响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集聚企业约600家,其中规上企业130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35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用“智造”实力擦亮番禺产业名片。
强大的“智造”实力,离不开“湾区智核”的支撑。广州大学城拥有12所高校、20万师生的人才资源,5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5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5个科技产业园区,培育出2家全球独角兽、4家未来独角兽企业,为番禺产业升级提供了不竭动力。
布局低空经济
开辟新质生产力空间赛道
在制造业根基稳固的基础上,番禺区于“十四五”期间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依托产业优势与创新平台,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场景应用,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探索”迈向“产业实践”。
国家级平台的落地,为低空技术转化按下“加速键”。今年4月,教育部唯一批复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落户广州大学城,聚焦低空飞行器等三大领域,打通科研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
场景拓展的不断深入,让低空服务走进日常生活。去年4月,广州大学城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启动,规划17公里空中环岛线路,配套飞行汽车起降、停放、补能等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开展“低空+通勤”“低空+旅游”“低空+应急”等应用示范打下基础;今年年初,番禺首发“空中的士”网络,25处起降点覆盖重点商圈与交通枢纽,商务人士从广州打飞的去香港机场仅需26分钟;10月发布的2条规划航线中,顺丰方舟40无人机将在大学城实现常态化配送,包裹从分拣中心到地面快递站的空中运输时间缩短至8分钟,再由无人车完成“最后一百米”投递,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物流网络。
10月16日,广州首个低空飞行营地在大学城启用,首期3万平方米的综合平台成为产业实践的重要载体。活动现场,广东汇天的“陆地航母”飞行器X3-F完成精彩演示,其可折叠机翼设计适配城市道路行驶。此外,广汽集团跨界研发的“高域”飞行汽车,将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提供出行服务,计划2026年量产,届时市民有望体验“陆地驾驶+空中飞行”的双模式出行。
企业集群的加速集聚,让低空产业生态持续完善。2024年8月落户的广东震东智飞,其研发的eVTOL飞行器——全球首款吨级重载纵列双桨式eVTOL,意向订单突破50架;今年4月入驻的深圳东部通航子公司,核心业务为低空旅游与应急救援业务。加上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才合作项目落地,番禺已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为“十五五”期间抢占产业制高点奠定基础。
从“智造”到低空经济,番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产业升级与赛道布局的双重突破。未来,番禺区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借助十五运会实现城市面貌提升,锚定产业“千亿矩阵”,提升面向未来产业竞争力,书写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数说
●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番禺区致力于打造第二个过千亿的产业——时尚产业,并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升级。同时,在未来产业上积极布局,计划交付首批1000台“广州番禺制造”的人形机器人。
●招商引资与项目推进机制:为了保障产业发展,番禺区建立了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例如,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推动了9个产业招商项目挂牌落地,总用地面积达662亩,预计投资69亿元。同时,创新性地推行“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行动,并组建服务专班,提供“周调度+小时响应”的精准服务,确保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番禺区通过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和促进企业技改,多维度推进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2024年番禺区共92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提升工业绿色化水平,129家企业升级改造环保治理设施,总投资超8000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