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小米一款名为“巨省电”的空调系列,近日因其命名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争议。起因是有消费者在咨询时得到小米客服“‘巨省电’仅是产品系列名,而非性能指标”的答复。这一说法迅速发酵,将家电行业产品命名的规范性问题推至台前。
调查:主流品牌均有“省电”命名
针对此事,新快报记者在主流电商平台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空调品类中,将“省电”作为关键词融入产品系列名称,已是业内一种普遍的营销策略。例如,美的推出了“酷省电”系列,海尔主打“净省电”,格力则有“悦省电”系列。此外,华凌的“超省电”、海信的“易省电”、TCL的“真省电”以及奥克斯的“省电侠”等,几乎所有主流品牌旗下均有类似命名的产品线,并在商品标题中加以凸显。
在多个社交平台,部分消费者的质疑声主要集中在“命名是否会产生误导”上。一位网友评论称:“第一眼看到'巨省电',自然会认为这是产品的核心卖点和性能保证,如果只是个名字,感觉预期和现实有落差。”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已购用户发文表示,其实际使用体验确实省电、静音,认为争议放大了问题。
命名与性能的边界在哪里?
在10月28日举行的小米首座大家电工厂投产仪式上,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在接受采访时,专门回应了这一争议。他表示:“每个产品名称代表了它的产品定位。在巨省电系列中,其APF(全年能源消耗效率)值远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同时我们还通过AI算法,使开机运行效率相比传统控制方式显著提升。所以,我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他同时指出,以“省电”为关键词的产品命名在行业中由来已久。
有长期观察家电行业的分析人士指出,使用具有吸引力的系列名称是市场营销的常见手段,本身并不违规。但根据《广告法》精神,商品宣传不应含有引人误解的内容。关键在于,这种描述性的命名与产品的实际性能是否匹配,以及企业是否在宣传中尽到了充分告知的义务。
有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则建议,企业在突出营销名称的同时,更应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注产品的具体能效等级和关键技术参数,以便消费者更好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