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现金流告负,低价套餐引流难止跌
索菲亚的业绩仍处于下滑态势。根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该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三、四季度通常为家居行业旺季,但在今年1月至9月,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4.0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47.87%,这也是自索菲亚2011年上市以来该指标首次在三季度告负。
为了自救,索菲亚一方面继续强调“源自法国”的高端品牌定位,另一方面在业务端不断向下沉市场倾斜。无论是主品牌“索菲亚”,还是专注于大众市场的子品牌“米兰纳”,其目前在四五线城市的门店和收入占比均已接近或超过五成。为抢占市场份额,今年下半年以来,这两大品牌更是发起“价格战”,相继推出699元与499元等低价套餐。
持股计划考核标准大幅放宽,前三季度业绩仍未止跌
10月27日晚,索菲亚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08亿元,同比下滑8.46%;归母净利润6.82亿元,同比下滑26.05%。
其中,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4.57亿元,同比减少9.88%;归母净利润为3.62亿元,同比微增1.44%。然而,其扣非后净利润仅为2.92亿元,同比下滑14.83%。在同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除与正常经营相关的有效套期业务外,来自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达到7785.06万元,约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1.50%。由此可见,该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完全由非经常性损益拉动,扣非后净利润实际出现下滑。这反映出索菲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正在减弱,短期内面临较为明显的经营压力。
业绩下滑也影响了索菲亚的员工持股计划。今年4月,索菲亚宣布调整2024年度员工持股计划第二期的业绩考核指标。该计划原定考核年度为2024年至2025年,分为公司业绩与个人绩效两部分。在调整前,第二个考核期(2025年)要求公司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以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或以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而调整后,考核标准显著放宽: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020年至2024年五年平均营业收入,或2025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020年至2024年五年平均归母净利润。
对于此次调整,索菲亚解释称,最初制订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时,设定了较为严格的公司业绩考核条件。但自计划推出以来,宏观经济与行业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消费需求放缓,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原有考核指标已难以匹配该公司当前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若要在2025年达成新的考核指标,索菲亚当年的营业收入至少需要达到104.29亿元,或归母净利润达到10.02亿元。就目前情况来看,实现该目标存在一定压力。
上市14年来三季度现金流首次告负,即期偿债压力大增
令外界关注的还有索菲亚的现金流状况。财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47.87%。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索菲亚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录得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为负。
索菲亚指出,从行业规律来看,每年一、二季度通常为淡季,三、四季度为旺季,季节性因素对业绩形成一定影响。然而,结合具体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尽管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5亿元,同比有所改善,但进入三季度后,现金流压力显著增大,导致前三季度整体转为大幅净流出,反映出公司在传统旺季面临不小的资金周转压力。该公司对此解释称,这一变化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
与此同时,索菲亚的债务结构与短期偿债压力也出现明显变化。截至9月30日,该公司总资产为137.4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72.0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33%。尤为显著的是负债端的变化:长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7.28亿元大幅降至2025年9月末的9500万元,降幅达86.95%;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则由1.74亿元增至5.90亿元,增幅为239.88%。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索菲亚部分长期债务已转化为短期负债,这进一步加剧了即期偿债压力。结合总资产降幅明显大于所有者权益降幅这一情况来看,该公司整体的财务结构与偿债能力正持续承压。
多品牌协同战略失效,不同品牌之间暗战争客
索菲亚近年来推行“多品牌、全品类、全渠道”的整体战略,试图在高端市场追求利润与大众市场扩大规模之间找到平衡点。该公司旗下四大品牌原本各有侧重,比如主品牌“索菲亚”定位中高端,价格带在1000元/㎡至2000元/㎡;“米兰纳”主打大众市场,价格控制在1000元/㎡以下;而“司米”与“华鹤”则分别瞄准轻高定与中高端中式风格,价格均处于2000元/㎡以上。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品牌之间的区隔逐渐模糊,战略协同效应尚未能充分体现。随着主品牌“索菲亚”不断向下沉市场延伸,其与原本专注大众市场的“米兰纳”在渠道与价格带上逐渐重叠。第三季度报告显示,索菲亚品牌在四五线城市的门店占比达64.78%,贡献45.23%的收入;米兰纳在四五线城市的门店占比为66.37%,收入占比达56.58%。两者均高度依赖下沉市场,某种程度上已形成内部客群争夺,这透露出该公司在高端与大众市场之间的资源分配与定位的摇摆。
在营收表现方面,除未披露具体营收的司米品牌外,其余品牌体量悬殊且多数呈现下滑。今年前9个月,索菲亚品牌实现营业收入63.52亿元,同比下滑7.81%;工厂端平均客单价也由2024年前三季度的23679元/单降至22511元/单。尽管米兰纳品牌的客单价由14731元/单提升至17662元/单,但营业收入仅3亿元,同比下滑18.43%。华鹤品牌营收规模更小,前三季度仅0.81亿元。
为应对市场压力,索菲亚在今年下半年加码低价引流策略。米兰纳推出499元/㎡轻定制衣柜,索菲亚主品牌也上线699元套餐。然而,该类套餐在实际落地中引发部分消费者质疑,多位用户在社交平台反馈,实际支出常高于宣传所称的“零增项”“一口价”,暴露出价格透明度不足的问题。索菲亚在回应投资者时强调,低价套餐确实起到了引流作用,并指出消费者最终仍更看重产品品质与生活需求。而从目前来看,这些举措尚未能抵消该公司整体面临的下行压力。
曾被寄予厚望的整装渠道同样增长乏力。今年1月至9月,该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下滑14.12%,增长几近停滞。索菲亚则表示,目前已对集成整装与零售整装战略进行优化,并强调整装业务仍处于调整与培育期。
不难看出,索菲亚在高端与大众市场之间的战略摇摆,以及多品牌之间的协同不足,正逐步制约其整体增长动能与盈利韧性。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