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8日,由三龙湾科技城主办的第六届佛山中欧文化周在佛山公园·松园盛大启幕。沉浸式开幕式演出、“丝路奇珍市集”超50个特色展位、趣味游园会、“九馆一心”联动人才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同步展开。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本届文化周既是佛山对欧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擘画了从“工业协同”迈向“文化共融”的新图景。
“佛山始终愿做友好交往的推动者,让全球人才在互动中凝聚合力、携手前行。”佛山市副市长文曦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佛山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优质的服务,与欧洲伙伴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据悉,自2012年中德工业服务区成立以来,佛山持续深化对欧合作。目前,服务区德企数量占全市34%,西门子等龙头企业不断集聚,形成强大产业生态。中欧文化周作为佛山对欧合作的“社交名片”,将产业合作融入人文交流,持续书写中欧交融的佛山篇章。
绘梦东西:一场跨越四百年的文明对话
晚上7时,灯光渐暗,乐声流淌。一场名为《繁星几何》的沉浸式互动演出,正式拉开文化周序幕。
今年开幕式突破传统晚会形式,以“戏剧+场景+互动”为筋骨,采用“时空折叠”的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明代万历年间的岭南地区。
全剧分为“缘启”“各有其美”“美美与共”“星光离别”四幕,贯穿《英歌舞》《一步之遥》《变脸》《顶缸》《空中飞舞》《蜗牛》《友谊地久天长》等节目,将人物故事与艺术表演紧密结合,具象诠释了“文明因交流而丰富”的主题。
晚会上,利玛窦的“视角”贯穿始终,见证着艺术碰撞的火花。同时,由二十余位汉服协会演员构成的情境表演,将古代市井“活化”:吟诗、叫卖、杂耍、评书……徐光启与利玛窦穿梭其间,宛若步入历史街巷。古老功夫意象与现代摇滚乐交织,恰如佛山这座城市的双重品格——既是传统的守护者,也是未来的创造者。
“文明共生”启动仪式上,中欧双方领导共同上台拉动卷轴,LED大屏同步展开《坤舆万国全图》动态画面,以现代视觉形式呼应舞台剧中这一关键历史信物,象征中欧文明对话从历史走向未来。
“我们不是在演历史,而是在与历史对话。”开幕式总导演贺哲表示,“利玛窦与徐光启的故事,本身就是中欧文明互鉴的缩影。我们希望观众成为这场对话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剧本游园:打造跨文化社交新体验
在第六届佛山中欧文化周“丝路奇珍市集”上,超过50个展位热闹开市。
德国百年茶品牌“恬康乐”(Teekanne)的展位前,挤满了好奇的市民,品牌负责人正用流利的中文介绍着无咖啡因无茶碱的花草茶的妙处;德国“口力”(Trolli)软糖的奇趣造型和独特风味,成为孩子们目光的焦点;而作为佛山最早一批本土咖啡企业之一的尚豆咖啡,这次与有记联名推出限定款咖啡饮品,给现场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味蕾新体验。
除开幕式演出外,本届文化周的另一大亮点,是于11月8日至9日全天开展的“谁是掌门人”剧本游园会。
参与者入场即可领取“掌门人集章卡”,通过完成现场打卡任务,合成专属的“掌门身份”。“云间客”“金错刀”“千机引”等八大身份,融合商业、武侠、智谋元素,激发参与者的角色代入感与探索欲。
完成身份验证后,参与者还可参与“烟花印章”收集计划,通过转发话题、打卡市集、消费集章或与NPC互动等方式兑换限量礼品。
游园会设有“丝路奇珍市集”“快闪巡游”“舞台互动”“跨界造物艺术工坊”等多个板块。欧洲品牌的葡萄酒、糖果、茶饮,与佛山本土的非遗手作、特色小吃、文创产品同台亮相,构成一条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消费长廊”。
作为第六届佛山中欧文化周的联动活动,“九馆一心”联动人才嘉年华于11月8日至16日同步启动。佛山市图书馆、佛山市博物馆、三龙湾游船等文旅地标共同参与,推出主题展览、艺术工坊、人才政策宣讲等内容,旨在为高层次人才与国际友人提供交流平台,强化城市归属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六届佛山中欧文化周热烈开展之际,佛山市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客厅,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文化活动,包括佛山趁早读书会勇敢季(第三场)、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世界广佛深联展(佛山站)、得闲漫游-佛山地名漫画展等活动,为市民带来多维度、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周,不仅展示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与关怀。”三龙湾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佛山样板:五十年回望,文化为桥再出发
今年,适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从初探到深化,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始终是中欧友好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与坚定推动者。
自2020年起,三龙湾科技城已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欧文化周,将其打造为佛山乃至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今年,活动以“文化共融”为核心,聚焦都市情感需求,整合“九馆一心”场馆资源与人才政策,力图在多个维度呈现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温度的文化盛宴。
时间拨回到2012年,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应运而生。这片横跨禅城、南海、顺德黄金区域的土地,自诞生之初便承载着“对标德国、链接欧洲”的使命。
十余年间,这里从规划蓝图,成长为德企进军华南的理想门户。数据显示,服务区已成功引进大批德国(欧洲)项目,区内德企数量占全市总数高达34%。西门子、一汽大众等龙头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形成强大产业集聚效应。中德工业服务区与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统筹运作,已成为佛山对外开放的“最高地”与核心创新引擎。
事实上,佛山的对欧合作,早已超越“招商引资”的单一维度。
“产业合作是根基,但真正稳固的伙伴关系,建立在文化理解与人才共融之上。”三龙湾科技城相关负责人指出。于是,以中德工业服务区为基石,一系列更具温度的平台与举措相继构建。
“欧洲企业日”、“佛山中德企业春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佛山三龙湾企业出海服务基地等举措共同构成了佛山对德对欧合作的“全周期孵化加速体系”。而中欧文化周,正是这一体系中最璀璨的“社交名片”,它将硬核的产业合作,融入充满烟火气的人文交流之中。佛山正以一座城的系统实践,诠释着“中欧合作的城市样本”。
四百年前,欧洲人以典籍为桥,沟通东西智慧;如今,佛山以三龙湾为舟,以产业、文化、政策与人才为桨,驶向对欧合作的更广阔蓝海。
在这里,中欧相遇,人心相通——佛山,正以一座城的温度,书写东西交融的生动篇章。
而这,正是这座城市面向下一个中欧合作五十年的底气与姿态。
文、图/新快报记者 胡珊霞 实习生 杨艺涵 通讯员 侯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