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口池塘约5000斤,50天纯利约2.5万元!”看到雷州市越秀海晟源对虾养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晟源公司”)联农带农示范点——雷州市吉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下称“吉凯合作社”)采用新虾苗后虾塘的数据,广州市驻湛江雷州市东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东里镇工作队”)队长方春非常兴奋,“龙头企业科技赋能带农户增收的模式试验成功后,将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带动更多人降本增收了。”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 驻东里镇工作队咬住产业振兴这一核心要素,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做强“东里对虾”品牌,不断推动强镇兴村富民,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东里样本”。
引入龙头筑根基 科技养殖显成效
第二轮驻东里镇工作队由越秀集团、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帮扶单位派出成员组成。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上,两轮工作队和后方组团单位都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海晟源公司是由海大集团和越秀集团联合成立的对虾养殖科技公司,通过盘活北崛村400多亩撂荒地和100多亩养殖场地,建成了工厂化的对虾养殖产业园。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对虾养殖产业园坐落在海边,标粗车间、配水车间、仓库区、高位池养殖区、养殖水预处理区、养殖尾水处理区等高标准生产项目分区一应俱全,不同区域的工人正各司其职工作。
公司自去年3月投产运营以来,情况如何?“工厂化的模式是从北方引进过来的,去年还有个适应过程,今年已经走上了正轨。”海晟源公司负责人王豪杰告诉新快报记者,雷州半岛气候非常适合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预计一年产值可达到6000万元。
“按协议,公司每年提取净利润6%设乡村振兴基金,用于补贴村民医保、支持镇域防返贫及乡村建设,再叠加每年数十万元租金,海晟源公司给村集体和村民的发展红利将非常可观。”方春说。
除了分红增收,海晟源公司还带动了大量本地村民就业。“我们厂部用工大概90个人,同时每个月还带动周边临时用工450多人次,在厂里固定工作一年最少都能拿到8万多元。”王豪杰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驻东里镇工作队目前正积极支持企业另选址扩大产能,做强做大产业。
虾苗“强芯”降成本 联农带农促增收
驻东里镇工作队深入调研了解到,从虾苗到上市,雷州本地虾农养殖一造需要约半年,而海晟源公司养殖仅需约两个月。原来,除了养殖方式外,关键还在经过科技赋能精挑细选的种苗“芯片”上。今年,在工作队的协调推动下,海晟源公司选择工作队帮扶车间——吉凯合作社作为联农带农致富示范点,通过提供优质虾苗和技术服务的方式进行合作扶持。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第一批虾苗在吉凯合作社四口高位塘进行试验,每口塘约2亩地。最近,合作社着手打捞并出售,结果令人振奋:第一二口虾塘利润“打平手”,第三口塘盈利约5000元,第四口塘盈利约2.5万元。“第四口塘的对虾养殖50天就长到29条一斤大,比普通农户养殖时间降低了不止一半,这也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降低。”方春说,吉凯合作社试验的成功充分说明优质虾苗不但适合工厂化,也适合普通养殖。工作队和海晟源将以吉凯合作社为示范,推动更多养殖户合作养殖,通过种苗强芯,新质生产力赋能推动“东里对虾”提质增效,打响区域品牌。
驻东里镇工作队表示,目前正在协助东里镇加快推进对虾产业园区建设,该产业园将建成集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集散及科研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据介绍,产业园区已完成选址,建成后对于延长对虾等海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意义重大。
从高位池中翻涌的“新希望”,到即将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产业园,一条集种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对虾全产业链日益清晰,它不仅“游”出了产业振兴的加速度,更“游”进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畅通渠道破瓶颈 电商赋能活乡村
驻东里镇工作队意识到,要真正做到强村富民,还必须畅通销售渠道,促进当地农特产品加快走进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对此,工作队一方面和后方组团单位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发展电商,加快线上销售力度。
“金鲳鱼收到货后可泡一个小时,中途换一两次水效果会更好。”在东里镇甲六村的电商直播厅,本地村民陈浪漫正在卖力推销金鲳鱼、海虾干、海鸭蛋等各种农特产品。原本在外省从事药店工作的她,在驻东里镇工作队队员兼驻甲六村第一书记杨仕向的动员下,今年9月回到甲六村做起电商直播,从一个电商小白慢慢成长为一个淡定、善谈的合格主播。
“以前为了生活出去打工,现在孩子大了,担心老人教育不好,就回来了,非常感谢工作队和杨书记给了这个机会。”陈浪漫告诉记者,时代变了,人也要与时俱进,无论是个人还是乡村,都要学会适应电商的发展趋势。“我每天坚持直播8小时以上,虽然带货量时好时坏,但相信这条路一定不会走错。”
东里镇远离高速路口,因为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长期偏高,成为制约农产品外销的一大瓶颈。杨仕向告诉新快报记者,除了通过补贴的方式扶持甲六村电商发展外,工作队还与某大型物流公司进行谈判,最终促使甲六村快递首重费用由13元降至8元,下降了38%,大大降低农产品外销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为了方便村民购物,杨仕向和工作队争取到155万元帮扶资金,把甲六村废弃幼儿园改建为农贸市场综合体,惠及周边2万多名群众。“村民的日常用品在这里都能买到,生意还不错。非常感谢工作队。”店主梁妃寸告诉记者,农贸市场建起来后,他和爱人一起承包了小超市,既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带动了夫妻的生计。
从直播间里热情的吆喝,到便民市场里的烟火气,乡村活力日益增强……驻东里镇工作队以产业为笔,以科技为墨,以民生为盼,正为东里镇乡村全面振兴、“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池翠萍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