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嘶嘶……”雷州市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下称“百年根艺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残疾人阿莲和工友们熟练地打磨着雷州石狗茶宠,有了这家文创产品生产基地,当地多位残疾人士学到一门手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墨亭村,因为扩建了入村大道,装上路灯,村民们出行再也不用走走堵堵、摸黑而行;在浦中小学,随着一栋南沙教学楼的投入使用,100多名学生告别了集装箱板房上课的历史……
日前,新快报记者深入走访了解到,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雷州市附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附城镇工作队”)和后方组团单位从就业、饮水、道路、教育、医疗等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悉心帮出了一系列成效。
授人以渔促就业
非遗工坊展新篇
驻附城镇工作队由广州市南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南沙区黄阁镇、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派出帮扶干部组成。?今年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随着2026年脚步的临近,驻附城镇工作队也初步制定了下一年的帮扶计划。接下来,驻附城镇工作队的帮扶方向和着力点在哪里?
“我们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将继续聚焦产业和民生两方面重点发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饮水、道路、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驻附城镇工作队队长胡晓帅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队将继续用好南沙后方组团单位每年250万元的自筹资金和慈善捐款,支持附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雷州市百年根艺公司由残疾人+非遗传承人陈国玉创办,是全国残疾人创业基地。每天,“嘶嘶嘶”的打磨声奏响了残疾人就业自强的乐章。公司里摆满了雷州石狗、雷州窑茶具、雷州根雕等雷州文创产品。几名残疾人士正在打磨石狗茶宠和茶杯半成品。老员工麦四告诉记者,他是固定员工,这里包吃包住,每个月有接近4000元,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去年刚入职的女员工阿莲则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固定工作,接受培训后,每个月按劳取酬有两三千元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挺幸福”。
陈国玉介绍说,公司长期带动了10名残疾人士固定就业,根据订单的情况还带动更多残疾人灵活就业。“目前的业务主要是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茶具套装,但销量仍然是一个短板。如果能畅通销路,还能带动更多人就业。”他还透露,公司盘活了原赤嵌小学的校舍,20年的租赁可为村集体增加80多万元的租金。
“百年根艺公司的创业故事很励志,不但带动了残疾人士就业,而且促进了雷州当地的文化振兴,打响了根艺、雷州窑等地方文化品牌,值得深入帮扶。”在调研的过程中,胡晓帅告诉新快报记者,近年来,工作队和后方组团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扶该公司做稳做强产业。比如通过广州市南沙区工商联合会(总商会)投入40万元帮扶资金为其搭建了顶棚,让部分生产区免遭日晒雨淋,又协助公司申请了150万元低息贷款,最近还投入资金在附近安装了13盏路灯,切实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多个难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驻附城镇工作队还引导企业通过参加广州博览会展销等方式打响品牌,参加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湛江产业对接大会寻找突破,“下一步将引导企业做强研学游和电商两大引擎,真正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胡晓帅说。
改善饮水润心田
拓宽道路惠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帮扶中,驻附城镇工作队将解决群众的民生痛点、难点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村的饮水问题已存在数年,没想到向工作队一求助,就得到了高度重视。”在附城镇龙头村龙西自然村,指着一套处于半荒废状态的供水设施,龙头村党支部书记黄勇如是说。原来,由于过滤设备已损坏,全村1500多人的饮水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今年9月向工作队提出更新设备请求后,工作队立即拍板解决。
驻附城镇工作队表示,计划投入20万元南沙区自筹资金为该村购买一套过滤设备,并在周围进行风貌提升,砌好围墙,“希望能尽快让全村的用水达到饮用水标准”。
在墨亭村的入村通道,以前因为道路狭窄,两车会车都得小心翼翼礼让,而周边缺乏路灯,一到晚上就黑蒙蒙,存在安全隐患。驻附城镇工作队今年投入广州南沙区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对入村大道进行了扩建并新建了排水沟,同时在附近新装上了30盏路灯,惠及了全村814户5030人的生产、生活。如今,以前的“堵心路”已变成群众眼里美丽、宜居、舒畅的“幸福路”。
不遗余力兴教育
南沙情谊暖校园
教育短板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痛点之一,这一痛点在附城镇的浦中小学最为明显。
“要不是工作队和南沙的支持,我们现在还在集装箱板房上课呢,尤其是一到5月、6月、7月,就热得特别难受。”说起长达两年无固定场所的教学经历,浦中小学相关负责人钟凤琳仍历历在目。
浦中小学此前的教学楼因为建设年代较久,楼面和墙体出现严重裂痕,经鉴定属D级危房,按要求于2022年4月被拆除。学校先后在集装箱板房、浦中村委会办公楼临时进行教学,教学环境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为解决该校的迫切需求,驻附城镇工作队积极协调后方单位和雷州市教育局,投入南沙对口帮扶资金224万元用于支持浦中小学教学楼重建项目(共280万元,超出部分由上级专项教育补助金支持)。去年12月5日,项目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新教学楼可提供学位405个。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全校160多名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搬进了这栋三层9间教室的新教学楼,彻底告别担惊受怕和居无定所的历史。琅琅的读书声传来,钟凤琳感激地说:“我们永远感谢南沙区和工作队的这份情谊,这栋楼就是以南沙区的名字来命名。”她指着“南沙区教学楼”几个大字说。
南田小学有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共300多人就读。然而建了10年的跑道如今已变得坑坑洼洼,篮球架损坏,影响了日常教学。“你看,这么大一个坑,我们真不敢让学生们跑步,怕绊倒他们。”南田小学校长陈宏明指着残破的跑道说。
“群众的所急所盼,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去改善的方向。”驻附城镇工作队告诉记者,接下来将投入50万元南沙自筹资金,帮助学校翻新跑道、重建篮球设备,并对学校外立面重新进行喷涂,为学校加装宣传栏,努力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从扶持一个带动就业的非遗工坊,到修通一条方便出村的民生道路;从更新一套保障饮水的过滤设备,到建成一栋承载希望的教学楼……驻附城镇工作队的帮扶足迹,深深印刻在附城镇的田野乡间与群众心间。他们以“急难愁盼”为号令,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将南沙后方的支持力量,精准滴灌到产业与民生领域。工作队表示,接下来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温暖的担当,为附城镇的乡村振兴画卷添上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郭键明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