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建设银行与中信银行同日披露积存金业务相关公告,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在金价强势冲高随后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年内已有多家银行对积存金业务做出调整,此次两家银行的动作,无疑成为市场焦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调积存金相关门槛大概率是为了防范黄金市场风险。
建行中信调整规则各有侧重
建设银行公告显示,修订后的《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产品介绍及交易规则》将于2025年11月15日正式启用,核心涉及交易报价、巨额赎回等关键事项。公告明确,积存金买卖报价与国内外黄金市场存在价差,同一时点的买卖点差不再固定,银行有权根据市场情况、交易头寸及流动性实时调整,且无需提前公告,买入与卖出时点差也可能不同,投资者无法仅凭某一时点数据确定实际交易成本。公告中,建行同时将定期积存起点金额从1000元上调至1200元。这是建行2025年内第四次调整积存金规则,此前已先后延长交易时间、两次上调定期积存起点金额。
同日,中信银行也宣布自11月15日起,积存金定期积存计划定时定额最低定投金额从1000元上调至1500元,而定期积存定时定量最低定投克重仍维持1克起存不变,这一调整使行业起购门槛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积存金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种黄金投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开设一个黄金账户,投资者可通过定期定额或主动购买的方式积累。等到账户累积到一定份额后,投资者可按实时积存金价格出售变现,或者也可兑换成实物黄金。相比于实物金条,积存金以低起点成为普通投资者的“黄金版零存整取”,近年来随着金价持续走高,更是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上调积存金门槛、规则或为防范黄金市场风险。当前金价高位波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银行提高门槛可筛选投资者,降低普通投资者损失,减少自身业务风险,进一步完善贵金属风控体系。
影响多维度,投资者应调整应对
有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建行推出的买卖点差动态调整机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交易成本不可预估,投资者即便在金价稳定时,也可能因银行头寸变化面临更高即时成本;其次,隐性成本上升,交易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波动时银行可能扩大点差对冲风险,急单成交价与参考价偏差可能进一步扩大;最后,参考价与成交价分离,手机银行等渠道显示的价格仅为参考,最终以业务系统记录为准,这将增加投资者的操作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点差动态调整对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影响差异显著。通常来说,长期持有型投资者因交易频次低、持有周期长,点差成本在总投资成本中占比极低,受影响最小;对短期交易投资者而言,点差波动会直接压缩盈利空间,成本难预判的特点也增加了决策难度;高频交易型投资者受冲击最大,频繁买卖中动态扩大的点差会大幅抬高总交易成本,甚至导致盈利转亏损,参考价与成交价的分离更可能让原有交易策略失效。
上述两家银行的调整仅是年内行业密集调整的缩影。今年以来,银行积存金起购门槛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上调节奏明显加快。年内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机构陆续上调积存金起购门槛,行业风控意识普遍增强。
面对规则调整,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首先要评估自身资金能力,根据门槛上调情况调整定投计划及积存频率或金额;其次要关注新规则细节,尤其是挂单有效期与赎回限制,避免因规则不熟悉导致交易失败,也别因规则变化频繁调整策略,充分发挥积存金分散投资风险的核心价值;同时应对比多家银行产品,选择成本更低、条款更优的机构。
延伸阅读
银行投资金条交易量上升
11月1日黄金交易税收新政落地,记者近日在走访中获悉,近期到银行网点咨询黄金业务的客户有所增多,投资金条交易量呈上升态势。
11月13日,上金所黄金报价957.96元/克,多家银行投资金报价在970元~980元/克浮动。某国有行人士表示,交易量上升与税改关联不大,因银行投资类黄金产品新旧政采购成本和销售税负一致,经营成本并未增加,且银行成本比非会员单位低,价格有优势,更吸引个人客户。同时,年底本就是黄金销售旺季,叠加近期追涨情绪,买金者增多。
国际黄金市场同样火热,11月10日伦敦金现收复4100美元/盎司关口后震荡走高,13日开盘波动剧烈,截至发稿报4231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超57%。国际黄金市场的涨势迅速传导至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品牌金饰价格大幅上涨。多数品牌金饰克价突破1300元/克,部分头部品牌报价超1330元/克,创下单品价格新高。具体来看,11月13日,周大福、谢瑞麟、潮宏基报价均为1333元/克;六福珠宝金饰价格涨至1331元/克;周生生报价1326元/克,各品牌价格竞争激烈。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