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运动盛会邂逅仿生科技,当绿色办赛碰撞智能保电,十五运会的科技底色愈发鲜明,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前沿技术的硬核支撑。近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研发的多款仿生形态机器人正式投入十五运会保电工作场景中。凭借对生物特性的复刻与电力场景的深度适配,这支“黑科技天团”在为赛事筑牢电网安全屏障的同时,也展现了东莞供电局科技创新与全运精神的奇妙融合。
借海洋之力:
智能“八爪鱼”破解赛事保电多场景难题
近日,由东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操作机器狗新系列——“吠云 协影”在十五运会保供电中大显身手。该款具备“八爪鱼”形态的机器狗再次突破传统机器人技术瓶颈,不仅拥有多臂协同能力,还具备“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条智能闭环能力,精准匹配十五运会保供电的核心需求,为赛事电力安全筑起“智慧防线”。
十五运会开赛前,在220千伏北栅站,“八爪鱼”通过机械臂协同合作,完成了一次线路的停电操作,并自主检查指示灯、压板等情况。该机器狗首创的多机械臂协同系统,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单兵作战”的局限,如同“八爪鱼”般八面玲珑,前方主机械臂专注于执行开关控制、螺丝拧紧等高精度操作;后方辅助机械臂则同步进行设备状态检测与环境实时监控。“通过机器人的自主操作及识别,可以将复杂作业中的失误风险降至最低,相当于配备了‘操作专家+安全员’的双人团队,完美适配赛事期间‘零差错’的保电标准。”巡检人员表示。为破解赛事保电“多场景、快响应”的难题,科研人员还为“吠云 协影”打造智能工具快速切换系统,实现设备操作、精密测量、故障处理等多任务无缝衔接,作业效率提升35%以上。这意味着在赛事期间,单台机器人即可覆盖场馆配电室、户外线路、应急发电车等多类场景的巡检维护,大幅缩短故障响应时间。
在赛事电力设备巡检中,“吠云 协影”的多模态感知系统能精准识别开关、仪表等关键设备的微米级状态变化,实现观察、测温、局放检测等全维度监测。这种“眼观六路”的感知能力可提前排查线路老化、设备过热等潜在隐患,就像为电力系统装上“洞察之眼”,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与“赛前全面体检、赛中实时监测”的保电策略高度契合。目前,该机器人已在保供电变电站完成应用验证,其全地形适配性可确保“哪里有供电设备,哪里就有巡检”,实现变电站的无死角守护。
借陆地之灵:
仿生“机器蛇”打通地下保电全场景壁垒
“它就像一条灵活的地下侦察兵,能在电缆沟的弯道、窄缝中自由穿行。”东莞城区供电局生产计划部副经理游效昌介绍。近日,该局引入智能仿生机器蛇,对赛事核心场馆及供电线路开展地下电缆通道专项巡检。这一创新举措将传统“人工探底”升级为“智能排查”,为赛事供电安全注入科技动能。
据了解,该机器蛇融合生物仿生学与智能技术,8节模块化机身可按需增减,70毫米宽的缝隙能轻松通过,120毫米高的障碍可灵活跨越。其搭载的12伏锂电池可支持60分钟连续作业,50米有线通信链路让地面人员能远程操控转向、停留,实现“地下作业、地面指挥”。
在东莞篮球中心电缆井内,机器蛇展现出精准的操控性能,轻盈地穿梭于两条电缆缝隙间,蛇头搭载的高清相机180度旋转,将电缆沟内部细节实时回传;在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巡检中,面对沟内障碍物,它灵活抬头探查地形,缓慢摆动头部寻找最佳路径,全程无卡顿。通过机器蛇传回的实时影像和AI分析,可对电缆表面裂缝、绝缘老化等隐患自动识别分类,还能结合温湿度、爬行距离的数据支持,精准定位隐患位置。不仅如此,工作人员通过应用机器蛇巡检,还可实现“排查—分析—整改—销号”全流程管控,效率较之前提升3倍以上。
据了解,东莞城区供电局以机器蛇巡检为契机,同步开展供电运维隐患“清零”行动。对巡检发现的隐患,该局建立“一患一档”,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从地面设备到地下电缆,该局实现了巡检全覆盖、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十五运会保电更有底气。
借天空之眼:
织密杆塔空域巡视防护网
“过去人工驾车到作业点平均要30分钟,现在无人机从机巢起飞到目标航线仅需6分钟,通勤时间直接降了八成!”——十五运会开赛前,东莞城区供电局配网无人机复用机巢试点工作传来捷报。
为了破解传统无人机巡检存在的诸多痛点和难题,东莞城区供电局从大自然中的鸟巢获取灵感,同时参考主网机巢应用经验,结合配网工作实际,推进复用机巢建设。在应用场景拓展上,复用机巢形成“日常巡视 + 故障巡检”双核心模式。截至11月中旬,东莞城区供电局已在日常巡检中完成莞城、南城、彭洞变电站三个机巢覆盖范围共30条架空线路的模型采集、航线规划以及机巢试飞工作。面对突发故障,机巢可即时响应,第一时间派无人机研判故障成因,大幅缩短故障处置周期。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该局创新采用网格化航线建模方式,将同杆架设与临近线路划入同一网格,减少数据采集频次;针对无新建杆塔的迁改工程,通过数据裁剪技术重构模型,降低后续调整工作量。
据统计,截至开赛前,东莞城区供电局范围内已安装建设机巢12部,完成安装调试共7套,可覆盖辖区内超 80% 架空配电线路,在日常巡检与故障处置中展现出显著效能,有力保障了十五运会保供电设备的高效巡检作业,为配网运维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东莞样本”。下一步,该局计划年底前完成5个机巢覆盖区航线建模,2026年建成“机巢自动巡检为主、人工飞行为辅”的新模式。后续还将进一步填补机巢覆盖盲区,挖掘应急勘测、现场安全监督等新场景,持续为配网运维减负增效。
随着十五运会赛事的推进,这场融合自然智慧与创新科技的保电实践,将持续为赛事注入独特的科技温度与环保底色。智能机器人不仅是守护赛事绿电畅通的“智能卫士”,更让每一场竞技都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林祺雯 顾萱 陈洁娜 吕文诗 张子玉 李中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