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9日,广州市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大思政育人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科教城校区举行。活动以“文化育人 培根铸魂”为主题,通过校地资源整合、馆校深度合作,构建“文化+思政”融合育人新范式,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平台。
共创“文化+思政”融合育人新范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铭辉在致辞中表示,大思政育人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指出,此次馆校共建实践基地的揭牌,是整合校地优质资源、拓展育人载体的关键契机;增城区将依托这一全新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化育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以文化的力量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朱春飞馆长表示,此次校园分馆的设立,是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重要载体,未来将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开展师生讲解员培训、红色研学实践及思政微课开发等活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馆校共建思政育人示范样本。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增城区的探索与本次实践教学基地的落成,是广州推动大思政育人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的生动缩影。
搭建“政—校—馆”协同育人枢纽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大思政育人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甘泉书院举行。李铭辉为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博物馆、越秀区博物馆等四家博物馆的讲解老师颁发“大思政育人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导师”聘书,馆校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正式组建,为后续实践教学开展夯实人才基础。
当天还举行了广州市增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共建仪式,增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三方共同签订了《广州市增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共建协议》。这一协议明确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并通过开展师资培训、现场教学、课程共建与活动联动等多元合作,为增城区各基地资源的跨学段整合、教学内容的梯度设计、师资力量的协同联动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而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平台的核心载体,进一步提供了具象化的教学场景、实物化的育人素材和沉浸式的体验空间。两者形成“机制引领+阵地支撑”的互补格局,为“文化+思政”融合育人提供了阵地与机制双重保障。
共建仪式后,“思政大讲堂”第51讲暨“红荔讲坛”第3讲同步启动,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员、韶山管理局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优秀讲师彭艳,带来了题为《学伟人风范,做有为青年》的思政示范课。授课中,彭艳同志以珍贵文物为切入点,从故事着手、从细节出发,在恢宏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廉洁无私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慈严并重的亲情关系”三个维度,讲述伟人情怀与理想,生动展现了毛伟人的崇高风范与伟大品格。示范课同步开展线上直播,累计30000余名师生共享优质思政资源。
沉浸式传承红色基因与文化根脉
听完精彩的示范课,与会人员走进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落成的大思政育人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来自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分别为领袖著作版本馆、广州革命历史陈列馆、羊城历史展陈馆等馆校共建展馆进行首次专业讲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者在文物史料中触摸历史温度,在场景还原中体悟精神力量,历史文脉与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
据介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大思政育人馆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空间规划兼具传统与现代创新。基地全新亮相七大主题展区:领袖著作版本馆、广州革命历史陈列馆、羊城历史展陈馆、清代广州城址沙盘展区、南粤先贤历史文化长廊、红色湾区——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展、“两个结合”文化育人的广城实践展。这些新展区与既有传统文化育人空间(典藏室、甘泉馆、时习宫、游艺斋、演礼阁、太和轩、正心堂、六艺台)、思政育人空间(红色剧本杀沉浸式体验馆、智慧思政研习室等)相互呼应,共同构筑起一个层次丰富、内涵深厚的资源矩阵。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红船影院、非遗传承馆、移动展览馆等融合数智化技术的特色场馆陆续启用,基地已发展为集沉浸式、互动性于一体的实践场所。在这里,师生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听众,而是主动参与、深度体验的学习者,在身临其境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此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增城区教育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主办。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校地协同、馆校合作的思政教育新平台,更创新了“文化+思政”的融合育人模式,为增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各方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丰富教育载体,让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吸引力与实效性,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文化浸润与精神滋养中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陈凯玲
图片:学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