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海珠区又开了一家公立医院国医馆!11月22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传统治疗中心(国医馆)正式揭牌运营,同日举办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中西医结合管理专业委员会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共同承办的“中西医协同发展旗舰科室建设经验交流会”,以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让公众更容易获取专业的中医服务。
国医馆名医坐镇,服务便捷、优质、有温度
步入古色古香的国医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诊区与治疗室环境古朴典雅、静谧温馨,点缀以中医药文化元素,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既利于身心放松,又极具诊疗私密性的优雅环境。据介绍,国医馆系统开展针刀、针刺、手法复位等38项特色中医技术,覆盖内科、外科、康复科等多个领域,尤其聚焦于眩晕病、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脾胃病、失眠等优势病种,为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医生资源上,据介绍,国医馆汇聚了一批省内外名老中医与中青年骨干专家。其中,广医二院党委书记张竞之教授作为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刘月婵主任精通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康复治疗;陈小忆主任在不孕不育和顽固性咳嗽诊治方面经验独到;欧阳智兴和廖文华两位老中医行医50余载,在各类疑难杂症诊治上造诣深厚。这些专家不仅坚持临床一线,定期出诊,还承担着带教传承、科研攻坚的重任,确保中医药技艺“薪火相传”,同时融入现代医学理念,推动中医诊疗标准化、科学化,让患者享受到“名医看病、看好病”的优质服务。
“一站式”和“嵌入式”是国医馆提供的全新就医体验。国医馆充分发挥传统中医疗法“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实行导诊、挂号、诊病、计价、收费、配药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并贴心提供中药代煎和代配服务,最大限度方便患者。而且,国医馆所有符合医保条件的治疗项目和药品均享受门诊医保同等待遇,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在服务质量上,国医馆创新服务模式,与全院临床科室建立协同机制,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服务温度上,馆内设有专属健康管理师,提供从诊疗到康复的全流程指导,开展定期随访,让“便捷、优质、有温度”的服务理念贯穿始终。在治疗效果方面,国医馆注重“病证结合”,强调中西医协同。举例来说,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溶栓后,由中医科介入开展针刺与化痰活血汤剂治疗,三天内肢体功能与语言能力明显改善,体现了中西医“1+1>2”的协同效应,也让更多患者体验到“疗效说话”的中医药魅力。
打破学科壁垒,广医二院过半临床科室挂牌“中西医协同科室”
“国医馆是医院党委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战略举措,更是推动中西医并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广医二院党委书记张竞之在国医馆揭牌仪式上强调。
广医二院创新性地将中医科打造为面向全院的“中西医协同平台科室”,建立了会诊、联合查房、共管病人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目前,医院已有超50%的临床科室挂牌“中西医协同科室”,切实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中医适宜技术在西医主导诊疗体系中的无缝嵌入与深度融合。广医二院院长肖国宏对记者举例称,医院50%的神经外科ICU患者都接受中医治疗,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在妇科病房建立中西医联合诊疗机制,开发专科协定处方,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在脊柱外科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西医)或手法复位(中医),以患者获益最大化为原则。
张竞之指出,目前国医馆的建设聚焦四大战略目标:一是构建全院共享的“平台科室”;二是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的“示范窗口”;三是回应群众“看好病、好看病”的民生期盼;四是打造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
“中医药发展必须靠疗效说话、靠机制创新、靠平台赋能。”张竞之表示,国医馆的启用是医院从“旗舰”迈向“示范”的关键一步,也将为综合医院深化医改、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广医二院方案”。
中西医协同,撬动医院发展“新支点”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要求。
当天举办的“中西医协同发展旗舰科室建设经验交流会”聚焦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经验,探索协同发展新机制,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医疗机构的同行共约100人参与,会议由广医二院党委书记、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张竞之主持。
主办方广东省医院协会率先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管理专业委员会,汇聚全省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权威专家,深入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凝聚行业智慧、贡献专业力量。广医二院作为该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委单位,将持续依托专家资源优势,深化中西医协同科研创新,聚焦疑难疾病诊疗突破,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培训平台,推动中西医协同迈向更高台阶。
在经验交流环节,来自深圳市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国家中西协同“旗舰”科室负责人,围绕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背景、标准体系、制度设计、信息化支撑、特色病种打造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在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管理机制创新、诊疗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为大型综合公立医院探索中西医协同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传统综合医院中医科常被视为“边缘科室”,存在服务量不足、资源投入有限等问题。肖国宏指出,近年来,国家将中西医并重列入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总方针,广东省全力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广州市着力打造中医药强市,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医院获评广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科跻身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之列,未来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目标,依托“双旗舰”引领优势,持续探索中西医协同的“广医二院范本”,为广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许咏怡 李敏 王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