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精准对接高校招生需求与考生升学规划,11月23日,广东新快报社主办的“大学力量 领航未来——综合评价高校及港澳高校见面会暨 2026 广东招生公益说明会”活动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综评招生高校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热门港澳高校集体亮相,为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最新的招生资讯,助力考生多元升学。
●现场
“综评高校与港澳高校‘阳光招生·卓越育人’联盟”启动
新快报一直致力于为考生、家长、学校提供交流平台,搭建起考生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桥梁。本次招生说明会吸引了近2000组家庭入场,活动同时在网络平台全程直播,线上线下人气火爆。
活动分为高校展位区与宣讲区,高校招生负责人与志愿填报专家在宣讲区为家长带来高校招生资讯以及多元升学指导,展位区则汇聚了数十家综评高校和港澳高校,招生老师现场提供“面对面”咨询,耐心解答2026年报考相关问题。
当天,“大学力量 领航未来 —— 综评高校与港澳高校‘阳光招生·卓越育人’联盟(2025—2026)”同时启动。联盟成员包括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岭南大学及香港都会大学等。现场,广东新快报社编委、广东新快报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波,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范韶彬为各联盟成员高校颁发牌匾。该联盟将汇聚来自综评高校、港澳高校以及教育领域各方代表的教育力量,通过整合优质育人资源、提供定制化升学指导等举措,推动招生公平与育人质量双提升。
此外,活动还邀请到多位高校招生老师现场解读最新招生政策。主办方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吴苏芬老师、中山大学梁承勇老师、香港大学肖亚琛老师、华南理工大学余翔宇老师和新快报《阳光高考》志愿填报顾问杨锐鑫老师等颁发主题纪念奖牌。
考生家长点赞说明会“很有帮助”
当天下午1时30分,招生说明会现场已聚集了大批家长与学生,宣讲区内座无虚席,连过道都挤满了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进行现场宣讲,分享学校办学特色、招生亮点及报考建议。家长们则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生怕漏掉关键数据。
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梁承勇重点介绍了中大的创新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转专业政策和港澳台侨招生政策。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余翔宇副教授分享了华工国际校区综评招生专业及报考注意事项。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招生办主任吴苏芬介绍了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优势、本科入学途径。香港大学招生主任肖亚琛讲述如何报考香港大学以及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
展位区亦人头攒动。记者在现场看到,家长陈女士与儿子区同学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展位前停留许久。区同学对照宣传册记下了报考的重要信息,他说“我的理想院校就是华南理工大学,比较关注综合评价的条件、招生时间、成绩要求这些,趁这个机会各方面综合了解一下。”陈女士则表示,现在新高考政策与学校的招生条件一直在变化,家长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信息,这次到现场感觉很有收获,“真的很有帮助,早早过来是对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来自广州市真光中学的张同学正用笔在中大招生简章上圈画重点。“我看到展位围着的人太多了,就提前先了解他们的招生要求,然后把具体的问题写下来,有针对性地咨询老师。”他告诉记者,自己对于中大生物学方面的专业非常感兴趣,有志于参加中大的综评考试。咨询过后,也更了解到自己接下来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我觉得线下面对面的咨询对我更有帮助,能问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当天现场还来了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郑女士告诉记者,现场面对面咨询能了解之前曾忽略的信息。“其实我家的孩子才高一,但我想提早为孩子考虑,未来打算去报考港澳或国外院校。比如香港大学有独立的报名程序,不参加统招,能多一个选择。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前来会场的考生和家长还能免费领取新快报编印的《阳光高考》志愿填报特刊,内容包含高校招生方针政策解读、高校专业特色、历年分数线表等丰富资讯,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面的高考报考指南。现场,不少家长领取特刊后迫不及待翻阅起来,“通过这本特刊能了解到广东的招生基本情况,还有各种报考建议,感觉挺实用。”
●高校招生资讯
综评高校篇
中山大学
港澳台侨招生预计500人,多种方式可报考
“中大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路径。”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梁承勇在宣讲中介绍,中大2025年有20个专业开展新生二次遴选,总名额超450人;2025年共新增12个新生二次遴选项目,新增名额超240人。中大目前有7个创新班(6个院内二次遴选,1个高考招生) ,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全部高考招生),强调学科交叉融合。
转专业方面,中大实行“转专业零门槛,多次选择机会”:申请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考核,各专业接收计划人数上限达本专业同年级人数的30%,每学年开放1次转专业,大学期间,申请转专业次数不限。2025年学生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成功率60%
梁承勇还重点介绍了中大的港澳台侨招生政策,她称,港澳台学生除报名参加内地高考,还可以通过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澳门保送生、澳门“四校联考”、面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5种方式报考中山大学,2026年招生计划预计500人。其中,澳门保送生招生计划130名,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计划150名,华侨港澳台联招招生计划180名,澳门“四校联考”招生计划10名,面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计划30名。“我校2025年有64个专业面向港澳台学生招生,录取专业集中在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临床医学、计算机类、法学、人工智能等,经管类、理工医类专业学习对学生数理能力要求较高,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并按照喜欢程度合理填报专业志愿。”
华南理工大学
综评2026年1月开放报名,普招有变化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余翔宇副教授在宣讲中重点分享了华工国际校区综评招生专业和综评的报考、录取相关情况。“参照往年,华工综评将于2026年1月开放报名系统,5月初截止报名。但我们建议考生提前准备好,4月底就结束报名。”他表示,华工每年在高考结束之后就安排机试,机试在广州设有几个考点,“每年都有学生因堵车等各种原因错过机试,建议大家一定要预留出时间,以免错过机会。”
余翔宇介绍说,华工在普通招考方面2025年开始亦有变化,目前组建了四大工科试验班,在百步梯创新学院培养。2025年新增了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包括自动化+工商管理、城乡规划+大数据管理应用、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明年或将继续增加。另外,华工坚持专业志愿满足率100%(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报满6个不同专业志愿不调剂)、专业类分流意愿满足率100%(各招生专业类在分流时不设接收人数上限和下限,分流时学生按个人意愿100%自由分流),进一步提高学生转专业的自主性,满足学生跨类选专业的需求。“学校对各专业接收转入人数不设上限,由各院(系)自定,艺术类、运动训练、强基计划、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生等特殊类除外。”余翔宇称,华工学生可在四学期末自主转专业,广州国际校区内可互转(大一大二共4次机会),转出零门槛。此外,还有特色班选拔,比如第三学期的强基班增补、第五学期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选拔等。
南方科技大学
采取“631”录取模式,校测主要考察数物英
南方科技大学广东招生组老师马旭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介绍,“从办学伊始,南科大就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招生制度,率先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本科生,即‘631’的录取模式,高考成绩占60%,我校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考25%面试5%),高中学业成绩占1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综合素质3%),按考生‘631’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到低录取。”
校测形式上,马旭介绍,南方科技大学主要考察数学、物理和英语,成绩占比为40%,40%,20%,校测主要考察学生的理化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南科大的综合评价报名时间预计在2026年的一、二月份,综评难度会略低于奥赛,略高于高考,现阶段建议考生们先立足高考,在高考结束后一周会通知面试简历筛选通过的学生参加校测和面试。”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学生可选择双学籍或单学籍培养路径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作为国内唯一公立性质的中外合办大学,其招生模式始终聚焦‘综合评价’,2026年将继续坚持‘631’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在当天活动的展位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高级讲师、副研究员蒋绚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综评招生政策。
该校特色鲜明,学生可选择“双学籍”或“单学籍”培养路径。双学籍专业由莫斯科大学教师授课,专业课采用俄语教学(零基础入学首年将强化语言能力),毕业后可获中俄两校文凭;单学籍专业以英语或汉语授课,由北京理工大学及全球招聘师资任教,仅颁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位。“我们的师生比最高为1:10,在很多知名高校这是硕博学生才有的待遇。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也都表现出强劲的比较优势,很快能在各自的领域脱颖而出。”她补充说。
招生标准上,学校注重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潜力,校测内容由莫斯科大学参与命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及外语特长。
“2025年,我们在广东省实际招生人数超过预期,达到450人,学费调整后报考热度反而上升。”蒋绚透露,2026年将动态平衡综评与高考招生比例,同时继续面向艺术生、港澳台学生开放多元渠道。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综评仍为“631”模式,建议考生提升英语表达能力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招生办主任吴苏芬透露,该校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仍采用“631”的招考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占10%。
“每年3月报名至5月25日截止,考生需提交高二两次期末、高三一模或二模成绩等材料。”她补充道,审核通过者将于高考后第二周参加全英文“2对4”的小组面试,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表达、组织沟通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面试准备方面,她说:“面试随机双盲,无需雅思托福,但建议考生强化英语听说能力及综合素养。”而对于高一、高二有志于走综评道路的同学,她提醒,由于高考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最重,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占了10%,因此学生需均衡学科,避免偏科,有助于在总成绩上建立自己的优势。
吴苏芬介绍,该校综评生适应全英教学快,综合能力突出,根据统计,今年该校超95%的毕业生选择深造,其中85%进入全球前100高校,49%进入前30名校。对于2026年具体的综评政策,吴苏芬称需待明年3月简章公布,建议考生和家长关注官网及公众号,及时了解最新信息。
港澳高校篇
香港大学
开设多元卓越入学计划,可提前获得入学优惠
如何报考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招生主任肖老师表示,香港大学采取独立报名的程序,不参加统招,即不占用学生的高考志愿。“所有意向报考我校的同学都可以在香港大学官网进行独立的申请报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报名已于今年的10月6日开启,明年的6月28日中午12时截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填报,学校将根据高考成绩、面试表现和综合素质三方面,综合考量、择优录取。”
值得提醒的是,香港大学还开设多元卓越入学计划,学生在完成2026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网上申请后,可进行多元卓越入学计划申报,通过的学生可提前获得香港大学入学优惠。肖主任表示:“首轮报名截至12月31日,多元卓越入学计划会对学生进行提前选拔、面试,面试形式为全英文线上能力测验,被邀请同学必须完成测验才有机会获得多元优惠,后续可能有其他面试,以获得邀请为准。”
学费方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文学院、经管学院、教育学院、法律学院及社会科学学院的本科学费为每年港币224000元;牙医学院、工程学院、李嘉诚医学院及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及创新学院为每年港币249000元。部分与STEM 学科相关的双学位课程,每年学费亦为港币249000 元。就业方面,肖主任透露,多数毕业生会选择在大湾区就业,本科生毕业的平均年薪达到40万港币。
香港中文大学
2026年招收33个内地高考生,只需在统招提前批填报志愿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招生主任黄柳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中文大学2026年在广东投放33个高考招生名额;对于持有国际学历的非高考生而言,则可直接到香港中文大学官网查看申请要求,递交资料报名。
她告诉记者:“香港中文大学2026年依然在统招提前批招收内地高考生,要求考生高考总分(不含加分)需达到特控线以上,且英语成绩需在120分或以上,想要申请奖学金的同学,英语则需要达到130分及以上。”
毕业去向方面,黄主任透露,港中大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理想。2024年的就业状况调查发现,在已受聘的毕业生当中,约有98.7% 于毕业当年的九月底前获聘。而2024-25年的内地毕业生,超过80%的同学选择继续进修,升学院校十分优秀,不乏有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经学院等国际名校。
黄主任还介绍到:书院制是港中大独有的办学特色,是全人教育的核心平台;九所书院和大学各学院相辅相成,双轨培养同学。同时,香港中文大学也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推出三项双主修课程,学生可在两地校园修读不同专业,拓展学术视野及人脉网络,贴合大湾区发展趋势。
此外,黄主任告诉记者,港中大还为本科生开设「在学 · 在职」计划,安排学生全职带薪实习,超过130家合作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协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真实职场,提升就业竞争力。项目涵盖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并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
澳门科技大学
预计招生3000人,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
澳门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澳科大”)招生处助理行政主任黄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澳科大2026年面向全国高考生招生,总名额为3000人,未针对各省设定具体名额,但往年广东省报名人数居全国首位。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我们一直参考高考成绩录取,各省特控线是基本要求,但内外全科医学专业因名额有限且学术要求高,有高考英语单科成绩要求,需特控线约50分以上才有机会获得面试机会。”
黄玮强调,除内外全科医学及表演专业需面试外,其他专业主要依据高考成绩择优录取,特长生(体育类、艺术类)可能需额外面试。澳科大报名时间集中在5月初至6月底,特长生报名则会提前至1月以配合艺术类放榜时间,根据往年情况,面试预计安排在高考后进行,主要为了解考生自身情况。对于毕业生深造情况,他透露:“约七成本科生选择继续海外深造,追求更高学历。”黄玮还提醒考生,可通过官网、公众号获取招生信息,特别是官网设置了24小时AI智能问答来回复考生和家长的咨询。
(排名不分先后)
●志愿填报专家支招
新快报《阳光高考》志愿填报顾问杨锐鑫
填报时注意“顺序志愿”,建议同时做好普通批次报考预案
新快报《阳光高考》志愿填报顾问杨锐鑫以“综合考量、客观评价,多元升学、智慧选取”为主题进行分享,从近三年综评招生院校录取人数、各院校分科类计划与收费标准、各地市考生上岸人群报考分布、各校学业水平要求及分数折算以及院校招录模式要求和所取证书等方面详细分析近年广东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情况,为现场考生和家长带来报考“干货”。
他指出,综合评价是按照“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综合成绩)”的原则及招生计划进行专业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考核成绩、高考成绩排位进行排序。而综合成绩的计算各院校规定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大是按照高考投档成绩(折算成百分制)×85%+学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华工则按照高考成绩(含政策性加分,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25%、面试5%),高中平时成绩占10%(综合素质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来计算。
杨锐鑫特别提醒,综合评价填报时要注意是“顺序志愿”,“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比如你志愿填了一所学校,跟你报考其他学校综合评价是没有关系的,这是和普通高考的平行志愿完全不一样的。”另外,被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后续本科批次投档与录取。“也就是说,综合评价只是一个选择,大家还需要做好普通批次报考的预案。”
高考志愿填报特级讲师尹雪儿
建议密切关注目标高校政策变化,亦可“广撒网、后精选”
高考志愿填报特级讲师尹雪儿为现场的家长和考生详细解析了综评的申请流程及准备事项。她介绍,综评的申请过程大致分为几个关键阶段:“首先,从今年11月到12月,各高校会陆续发布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基本要求并开放报名系统。家长和考生需在此期间提交相关资料。”随后,高校会在5月份审核申请资料,并在5月底或高考后公布初审结果。“通过初审的同学将进入校测或面试环节,最终根据校测成绩和高考成绩综合录取。”尹雪儿进一步解释道。
在综评的备考期间,家长和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各项工作。尹雪儿建议:“家长需密切关注目标高校的招生政策变化,特别是考核时间要求和高考成绩占比。同时,学生应努力提升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同样是综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不同学校对报名材料和校测内容有不同要求,家长和学生需提前了解并准备相应资料,如竞赛获奖证书、个人陈述等。
同时,她还特别提到了综评的报考策略:“在报名阶段,申请的学校是不受数量限制的,因此可以同时报名3至4所符合自身分数段的综评学校。”然而,到了最终填报志愿时,就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因此,她建议家长们采取“广撒网,后精选”的策略,先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通过初审和校测阶段后,再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各校的录取情况,做出最优选择。尹雪儿还提醒家长注意校测时间可能冲突的问题:“虽然申报阶段不限数量,但很多学校的校测时间会撞车,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提前做好规划和取舍,在面试这个阶段迅速做出决策。”
高考志愿填报特级讲师冼兆熙
英文良好、有留学规划的学生可考虑报考港澳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特级讲师冼兆熙在讲座中详细解读了多元升学途径,并针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升学规划建议。其中,他详细分析了港澳高校的升学条件及就读优势:“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港澳高校有21所,分别为15所香港高校及6所澳门高校。其中,香港中文大学会在统招提前批进行招生,而香港珠海学院自2023年起,在统招本科批招收内地高考生。”
“港澳高校年学费多在二十万左右,多数采取独立招生的形式,录取通过邮箱通知;澳门院校相较香港院校分数门槛略低,部分专业无需面试,英语要求较宽松。”冼兆熙建议,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英文成绩良好、有丰富奖项材料且有意愿在港澳发展或有留学规划的学生,适宜报考港澳高校。同时他也提醒,报考香港、澳门高校的内地考生,必须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即高考。
监 制:林 波
顾 问:范韶彬
策 划:刘 浩
统 筹:刘 浩 王 娟 郑健辉
执 行:陈杏华 马丽岩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徐绍娜 邓善雯 陈钰涵 实习生 蔡思彤 余思睿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视频:张传康 黄家健 卢彦文 陈文锋
平面设计:张传康 蔡鸣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