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面仪、瘦脸仪、美眼仪、提拉仪、童颜仪……这些五花八门的美容仪,是时下女性消费者们最热门的“新玩具”。但你手上的美容仪安全吗?近日,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凯”)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经过测试,9款美容仪器样品工作状态下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符合标准,但分别来自TriPollar初普、Me-Smooth的两款美容仪产品,工作表面温升超过标准限值,消费者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皮肤低温烫伤。
据了解,威凯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的国家日用电器质量检测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权威检测机构。
据威凯评测人员介绍,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
值得注意的是,两款温控超限的产品中,来自以色列的TriPollar初普美容仪在天猫销量靠前,其中仅李佳琦双十一预售直播当天,品牌销量即突破亿元。李佳琦曾在在直播间中表示,该品牌美容仪“测试温度36.2℃,不会烫伤”。而威凯的测试结果表示,其中一款在直播间热销的针对眼部的美容仪工作时最高升温49.1K,即表面温度最高可达74.1℃。
▲李佳琦在直播间推介TriPollar初普美容仪。
▲有初普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被烫伤的经历。
在“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大趋势之下,我国美容仪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被认为是美妆行业的下一个“百亿蓝海”市场。根据欧睿联合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9年,美容仪线上销售额为156.96亿元,且线上销售额增速始终较高,均价上升趋势显著。预计2020年我国美容美体仪器线上销售额有望破200亿元。《2020线上家用美容仪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对3000名20-49岁女性互联网用户的调研中,59%的女性表示曾经至少使用一种家用美容仪。
特别是疫情之下,很多原来去美容院护理的消费者选择转向家用美容。天猫国际数据显示,作为疫情后的首个长假,去年黄金周、中秋“双节”期间,进口美容仪销售增长930%。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6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其中仅11月单月交易金额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71.3%。
家用美容仪销量在国内市场增长迅猛,吸引海内外不少生产企业纷纷涉足。天猫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天猫国际进口美容仪新品牌入驻数量同比增长69%,发布新品数量同比增长129%,新品成交同比增长606%。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境内的美容仪相关企业超8万家,同比增长41.6%,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江苏等地。
然而,飞速向前的美容仪市场中,产品质量不过关、虚假广告宣传、山寨品牌侵权等问题却是层出不穷。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网上某品牌超声波离子洁肤仪在产品介绍页面上声称具有“祛除死皮、美白祛痘、祛除皱纹”等功效,然而购买到的产品外包装和实物本身均无厂名、厂址等信息。
早在2016年12月,Refa美容仪生产厂家日本MTG曾联合中国公安查处5500件Refa的山寨成品及半成品。MTG称,这些假冒产品没有Refa本身的功能,不会产生微电流,且质量不过关,切面锋利,没有铂金镀层、易引起金属过敏。
2019年11月,珠海金稻电器有限公司因侵犯斐珞尔(FOREO)公司的LUNA洗脸仪设计专利,被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定赔偿300万元。据当时媒体报道,该侵权产品销售数量已达358074个,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
去年8月3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了美容仪产品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参与试验的10款热销家用美容仪中,除5款产品的清洁功能卸妆不干净、5款产品的温热导入效果与宣传不符外,Notime和SKG两款产品在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的风险。根据相关规定,试验器具工作10分钟以内器具表面温升不应高于23k,根据深消委的试验结果,其中Notime和SKG的美容仪表面温升达到了24.1K和32.4K。
业内人士认为,美容仪行业乱像频生,是因为缺失权威标准导致。据了解,目前,我国家用美容仪适用的是家电国家强制性标准(GB4706.1和GB4706.15),主要关注电气安全方面,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美容仪产品的材料安全相关国家标准。
多名美容仪行业人士呼吁,无论是从市场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还是从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各方面而言,都需要尽快完善美容器产品相关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行业监督净化市场,共同推进美容仪产品的质量提升,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威凯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整理:陆妍思
制图:廖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