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中部,连江中游。因有着丰富的水力蕴藏资源,被称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且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中国绿色名县”。然而,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贫困人口有9346户19626人。如何发挥阳山县本地特色,带动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摆在阳山县扶贫干部们面前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提到阳山的本地特色,首先想到的是阳山的土特产:淮山、阳山鸡、西洋菜……阳山县的传统农产品历史悠久,品质上佳,但长久以来缺乏统一管理和品牌提升,难以产生规模效益。阳山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充分利用青山绿水,发展好“无公害、有机、绿色种植”等特色农业,再与市场进行无缝对接。阳山特色农业兴旺起来了,其他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文字:新快报记者 严蓉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清远市
扶贫概况
阳山利用青山绿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阳山鸡、淮山、西洋菜、食用菌、晶宝梨等特色农产品成功取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阳山鸡、阳山西洋菜还成功被农业部正式登记为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积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推进各项扎实的脱贫攻坚措施,三年来贫困人口累计8707户17922人达到脱贫标准,约占全县贫困人口的91.3%。
1
鱼水村
泉水灌溉有机西洋菜 农户免费承包统一销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阳山县阳城镇鱼水村就开始种植西洋菜,但是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不够到位,西洋菜多是以批发价格走向市场,质高价不高。
2018年,阳山县鱼水村态保西洋菜专业合作社与山耕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数字化管理、种植生产,品牌化运营、销售,不仅从品质上对阳山西洋菜进行进一步提升,而且将阳山西洋菜引入了百佳的200多家连锁超市,产品供不应求。“鱼水村山清水秀,采用优质泉水灌溉种植旱地西洋菜,产品在2018年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并被授权使用阳山西洋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基地有专业的技术员指导,现在种植面积有500多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已经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山耕公司总经理刘进军说,阳山西洋菜品质高,已经获得供港澳蔬菜种植备案基地认证。
今年53岁的鱼水村人陈牛,就是靠着西洋菜摆脱贫困生活的典型。早年间,因为弟弟走得早,弟媳又有精神问题,陈牛承担起照料侄子、侄女和自己两个孩子的生活重担。不能外出打工,也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仅靠种田勉强维持一家人基本生存。2016年开始,西洋菜基地扩大种植规模,陈牛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一亩地有750元的租金收入。不仅如此,陈牛还向合作社承包种植西洋菜,之前承包了3.2亩,一年夫妻俩的纯利润有3万多元,今年承包面积增加到了5亩。
“我们和农户合作经营西洋菜种植。农户承包种植,不用交钱,所花费的成本从最后收购的菜款里扣除即可,他们只管种好菜,公司会统一回收和销售。一亩地一年的纯利润有18000元左右,一个人可以承包5到6亩地。”刘进军说,对于不想承包种植的农户,也可以来基地摘菜挣工资,每人每天能摘200到300斤不等,摘一斤菜可以赚5毛钱,人均每月的工资在三四千元。
如今,靠着承包种植西洋菜,陈牛以前建房子、弟弟看病所欠下的债务,基本都还清了,接下来还想盖个房子给侄子、侄女,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
依托西洋菜生产基地,下一步鱼水村还将开发生态旅游业,发展采摘体验、观光休闲游,以农业产业为主导,深入打造田园综合体,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也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朝着小康生活迈进。
2
塘下村
紫苏种植解决农民就业 年底收益全分给贫困户
紫苏,一种常用香料,也是一味中药材,大家都不陌生,日本料理里经常用到紫苏叶。“紫苏的收获周期短,20多天就可以长成,而且必须手工采摘和挑选,对务工需求量比较大。”岭背镇副镇长杨韶明说,之所以选中紫苏种植作为岭背镇犁头村委会塘下村的扶贫主打产业项目,正是看中紫苏的这些特点及发展前景,还有成熟的企业负责销售及品牌打造,销路不用愁。
冯路瑶,阳山县人,在广州种植了十几年的紫苏,有着丰富的紫苏种植经验和成熟的销售体系。在了解到阳山县大力推进土地整合整治后,他就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种养环境,来到塘下村租了150亩地种植紫苏。“去年四月到现在,刚好一周年,以后的重心慢慢往阳山这边发展了。”冯路瑶说,他牵头组建了阳山县强大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光是紫苏种植,一亩的年产值就有3万元左右。不仅如此,每亩紫苏园都需要5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每天每人75元的工资,还提供专门的技能培训。紫苏采摘只要细心即可,没有什么高的技术要求,六十岁的老人只要身体可以,都能来干活。
“看到紫苏种植效益这么好,我们申请投入226万元的扶贫资金,新建了43亩(21个大棚)扶贫产业园紫苏种植基地。”杨韶明说,不仅给贫困户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到了年底,这21个大棚剔除成本后的收益全部分给当地贫困户,预计人均可以增收500元左右。
打包间里,46岁的陈美妹正在手脚麻利地打包紫苏叶。她的老家在岭背镇黄屋村委会,基本没有什么耕地,两个孩子在读书,还有公婆需要供养,只有丈夫一个人在工地干活养家。因为有腰椎增生的毛病,陈美妹干不了重活,去年12月,她来到紫苏种植基地打工。
“我们成立了阳山县岭背镇岭农种养合作社,选陈美妹做了法人代表,让她来管理贫困户上工、打卡,指导他们摘叶、打包等。”杨韶明说,这种“贫困户管理贫困户”的方法,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既赋予了她责任,也让她主动承担起责任。如今,陈美妹每个月在紫苏种植基地打工有2000多元收入,家中孩子们上学也有政府给的教育补助,生活脱贫了,日子越过越好。
“还有一些村子里的残疾人贫困户,他们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工作,但在紫苏种植基地不用风吹雨淋,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杨韶明说,下一步扶贫产业园还会开发更多的深加工产品,如紫苏精油、紫苏茶叶、紫苏梗中药等等,充分利用和挖掘紫苏种植的价值,产生更多的生产效益。
3
莫屋村
闲置小学改建扶贫车间 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阳山县,并不是所有的村,都有鱼水村这样良好的种养生态环境和传统。针对一些地方特色不明显的村镇,引入发展小型产业,以灵活方便的形式带动村民共同就业,也成为一个很好的脱贫产业模式。
廖锦荣是七拱镇石角村委会莫屋村的贫困户,家里有4个女儿,她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一家人靠丈夫种田过活。2018年9月,一个好消息传来,清远东英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在隔壁村闲置的芙蓉小学校舍里开了一家扶贫车间,以生产出口欧美等国的塑料假花为主,技术要求低,工作强度小,工作时间弹性,收入也不错,只要肯干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骑单车几分钟就到了,离家里很近,还可以把原料带回家里做,都是手工活,很简单轻松。”廖锦荣说,自从在这家车间干活,每个月多了两三千元收入,一家人生活不愁了,再也不用借钱度日,还能照顾孩子。
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委农办县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志伟说,“现在国家对于贫困户的子女教育都有补贴,像廖锦荣家里读初中和高中的三个孩子,每学年每人有3000元补助,读大专的孩子每学年也有7000元的补助,所以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基本不用他们承担。”
此外,阳山县还统筹各级扶贫资金,建成了20个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售电收入约4300万元,全县帮扶对象都可以得到光伏扶贫分红。“像廖锦荣这样的分散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能分到1000元左右。重点贫困村的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能分到3000元以上。”陈志伟说,不仅仅是贫困户,村里还有一些残疾人,外出就业不便,都可以到扶贫车间干活,手脚快的一个月挣三四千元不是问题。
为了方便村民,除了芙蓉村的扶贫车间,清远东英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还在阳山县7个乡镇开办了近30个站点,让村民可以就近工作。“我们的形式很灵活,村民可以在车间做固定工、散工,也可以去站点做工,实在不能出来工作的,我们可以送货到家里让他们做,再派人回收,计件付工资。”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张海英说,现在光是扶贫车间固定用工里就有11人是贫困户,散工少说也有100多人。
“扶贫车间”是阳山县近年来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引进爱心企业进村开办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4
蒲芦洲村
合作社带领农户种柚 提高品质增加收入
4月的岭背镇蒲芦洲村,5000多亩的柚子树开花了,沿着岭背河往村子里走,整个人都沉浸在甜腻的柚子花香里,那味道,浓得抹不开。
欧美光是蒲芦洲的村民,这柚子花开的味道,他闻了大半辈子,世代都是靠种柚子为生。2016年欧美光的儿子遭遇车祸,不仅治病花了十来万,更是留下了腿脚不便的后遗症,家中因病致贫。
2016年,蒲芦洲沙田柚专业合作社与蒲芦洲小组约30户村民达成一致意见,村民将60亩沙田柚以柚树入股形式入股合作社,打造统一管理的高品质沙田柚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2017年,沙田柚种植基地产量由原来的年产量15万斤,增加到30万斤,销售金额约70万元。
欧美光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合作社请来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教我们怎么提高柚子的质量。比如开花季,有的花要打掉,一棵树不能保留太多花,否则柚子挂果多但是不好吃,质量不好;又比如要用柚子专用的农家有机肥料,这样柚子才长得好……”欧美光说,合作社请他们来务工,一天100元的工资,合作社统一管理柚子基地,柚子卖出后,大家还有分红。以前,欧美光一家年收入是七千到一万元,现在年收入增加到三万多元,不仅还清了儿子治病欠下的债务,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蒲芦洲柚子种植基地采取的是“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让农民从中获得租金、股金和薪金,通过农户与合作社“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把之前分散的沙田柚种植户联结到合作社这个产业平台上来,把蒲芦洲沙田柚产业做大做强。
“柚子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种植,合作社优先聘请签约的农户和贫困户干活,增加他们的收入。生产出来的柚子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赚回来的钱去除成本后再分红给入股农户及贫困户,同时还壮大了集体经济。简单来说,以前农户自己种自己卖,柚子两元一个,现在我们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统一售卖,柚子10元一个。”阳山县岭背镇沙田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木养说,2018年,贫困户的柚子收入最高达到了5万元。
柚子产业初成规模,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蒲芦洲下一步的扶贫重点。“4月14日,我们刚刚举办了第三届柚子花节。下半年,我们还会举办第四届柚子节。通过这些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让更多人认识蒲芦洲,推动蒲芦洲发展。”杨韶明说,蒲芦洲已经列为全县美丽乡村七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标杆村之一,未来将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成为阳山县的一个旅游文化名片。
3
莫屋村
闲置小学改建扶贫车间 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阳山县,并不是所有的村,都有鱼水村这样良好的种养生态环境和传统。针对一些地方特色不明显的村镇,引入发展小型产业,以灵活方便的形式带动村民共同就业,也成为一个很好的脱贫产业模式。
廖锦荣是七拱镇石角村委会莫屋村的贫困户,家里有4个女儿,她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一家人靠丈夫种田过活。2018年9月,一个好消息传来,清远东英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在隔壁村闲置的芙蓉小学校舍里开了一家扶贫车间,以生产出口欧美等国的塑料假花为主,技术要求低,工作强度小,工作时间弹性,收入也不错,只要肯干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骑单车几分钟就到了,离家里很近,还可以把原料带回家里做,都是手工活,很简单轻松。”廖锦荣说,自从在这家车间干活,每个月多了两三千元收入,一家人生活不愁了,再也不用借钱度日,还能照顾孩子。
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委农办县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志伟说,“现在国家对于贫困户的子女教育都有补贴,像廖锦荣家里读初中和高中的三个孩子,每学年每人有3000元补助,读大专的孩子每学年也有7000元的补助,所以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基本不用他们承担。”
此外,阳山县还统筹各级扶贫资金,建成了20个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售电收入约4300万元,全县帮扶对象都可以得到光伏扶贫分红。“像廖锦荣这样的分散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能分到1000元左右。重点贫困村的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能分到3000元以上。”陈志伟说,不仅仅是贫困户,村里还有一些残疾人,外出就业不便,都可以到扶贫车间干活,手脚快的一个月挣三四千元不是问题。
为了方便村民,除了芙蓉村的扶贫车间,清远东英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还在阳山县7个乡镇开办了近30个站点,让村民可以就近工作。“我们的形式很灵活,村民可以在车间做固定工、散工,也可以去站点做工,实在不能出来工作的,我们可以送货到家里让他们做,再派人回收,计件付工资。”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张海英说,现在光是扶贫车间固定用工里就有11人是贫困户,散工少说也有100多人。
“扶贫车间”是阳山县近年来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引进爱心企业进村开办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4
蒲芦洲村
合作社带领农户种柚 提高品质增加收入
4月的岭背镇蒲芦洲村,5000多亩的柚子树开花了,沿着岭背河往村子里走,整个人都沉浸在甜腻的柚子花香里,那味道,浓得抹不开。
欧美光是蒲芦洲的村民,这柚子花开的味道,他闻了大半辈子,世代都是靠种柚子为生。2016年欧美光的儿子遭遇车祸,不仅治病花了十来万,更是留下了腿脚不便的后遗症,家中因病致贫。
2016年,蒲芦洲沙田柚专业合作社与蒲芦洲小组约30户村民达成一致意见,村民将60亩沙田柚以柚树入股形式入股合作社,打造统一管理的高品质沙田柚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2017年,沙田柚种植基地产量由原来的年产量15万斤,增加到30万斤,销售金额约70万元。
欧美光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合作社请来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教我们怎么提高柚子的质量。比如开花季,有的花要打掉,一棵树不能保留太多花,否则柚子挂果多但是不好吃,质量不好;又比如要用柚子专用的农家有机肥料,这样柚子才长得好……”欧美光说,合作社请他们来务工,一天100元的工资,合作社统一管理柚子基地,柚子卖出后,大家还有分红。以前,欧美光一家年收入是七千到一万元,现在年收入增加到三万多元,不仅还清了儿子治病欠下的债务,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蒲芦洲柚子种植基地采取的是“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让农民从中获得租金、股金和薪金,通过农户与合作社“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把之前分散的沙田柚种植户联结到合作社这个产业平台上来,把蒲芦洲沙田柚产业做大做强。
“柚子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种植,合作社优先聘请签约的农户和贫困户干活,增加他们的收入。生产出来的柚子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赚回来的钱去除成本后再分红给入股农户及贫困户,同时还壮大了集体经济。简单来说,以前农户自己种自己卖,柚子两元一个,现在我们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统一售卖,柚子10元一个。”阳山县岭背镇沙田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木养说,2018年,贫困户的柚子收入最高达到了5万元。
柚子产业初成规模,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蒲芦洲下一步的扶贫重点。“4月14日,我们刚刚举办了第三届柚子花节。下半年,我们还会举办第四届柚子节。通过这些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让更多人认识蒲芦洲,推动蒲芦洲发展。”杨韶明说,蒲芦洲已经列为全县美丽乡村七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标杆村之一,未来将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成为阳山县的一个旅游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