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东平大押旧址、第一公园旧址、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本月,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4月12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与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公布了31处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建筑16处,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处,另有1处古墓葬和1处古遗址。据悉,近期开展的革命文物发掘保护利用工作已摸清了全市革命文物家底,《广州市革命文物名录》中214处不可以动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擦亮了英雄城市名片。
新增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从2019年6月启动,各区上报了37处文物。经现场踏勘、专家评审、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认定其中31处符合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价值认定的申报要求。
“31处文物各有特点,涵盖的文物类别广泛,基本符合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认定的标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晓明表示,新增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丰富了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能进一步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下一阶段,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进一步突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优势,持续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考古与历史研究,努力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创新推进海丝申遗工作,擦亮英雄城市名片,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展现近现代革命史和传统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31处入选的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要么充分展现了广州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建筑史、教育史中的重要地位,要么反映了广州建筑艺术、民俗、宗族聚落等传统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参与专家评审会的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指出,广州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地位的城市。中国近代很多市政建设都是在广州进行试点。入选的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中,不少就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见证,例如广东陆军总医院旧址、培道中学校广州旧址、广州第一公园旧址,它们见证了一百多年来广州的城市演变。
“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红色史迹、抗战史迹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我们希望游客循着这些革命文物,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广州在觉醒年代的风云激荡,感受到先辈们是如何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生命。”
曹劲还指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中不乏既是地方民俗文化重要载体,也是建筑艺术殿堂的成员。例如黄埔的南湾麦氏宗祠,番禺的显宗祠、天南圣裔祠,均是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广式祠堂,工艺精湛的“三雕一塑一壁画”,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可能已经没有当初的设计功能了,但是通过富有智慧的保护和活化,也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比如说像番禺的九成书院,经过修缮之后,成为了一个弘扬诗书传统文化的阵地。”
“十三五”期间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单
1.广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83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49处、市级373处。其中,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沙湾留耕堂、万木草堂、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新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处:北京路古道遗址、善世堂、沙路炮台、平和大押旧址、杨匏安旧居。
2.广州先后出台了《文物保护规定》《博物馆规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2个政府规章、6个规范性文件、8个政策文件的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行“考古前置”和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维修保养进行资助。
3.广州的文物保护利用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城市遗产案例,永庆坊、万木草堂等入选文物建筑案例。红色羊城主题等三条游径入选全省首批历史文化游径;广州海丝申遗史迹游径等七条游径入选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4.全市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340余项,完成考古调查面积1.7亿平方米、勘探面积118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5.15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2500余件套。
5.梳理并公布《广州市革命文物名录》,包括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8112件/套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15处,数量占全省的一半;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11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6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以下革命文物119处。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