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30日,以千禧造纸厂这一工业遗存为基础,经过三年时间的改造,陈村镇渔人码头·千禧坊(一期)正式开业。如今,千禧纸厂旧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区,让残旧的工业遗址焕发新生,这是陈村城乡品质有效提升的缩影。由工业记忆转向文化创意,由旧空间转向新地标,作为陈村首个“三旧”活化改造项目,千禧坊的开业也将开启陈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为大湾区时代陈村的腾飞和复兴注入文化原动力。
据了解,千禧坊的前身为陈村造纸厂,后来更名为千禧造纸厂。作为陈村乃至顺德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陈村造纸厂建于1958年,上个世纪70年代达到发展的辉煌时期,制造的白柔光纸、色纸送往佛山土产进出口公司供出口贸易。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更新,昔日造纸厂的辉煌不再,然而作为工业发展的印记,红砖黄墙、大跨间厂房、坡屋顶、大烟囱、大麻石脱硫塔得以保留。为唤醒这些记忆、留住这些乡愁,2019年,陈村镇引入广东渔人码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团队,启动了陈村渔人码头千禧坊文旅活化项目改造工程。
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项目团队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陈村造纸厂进行特色改造。改造过程中更多地是对其建筑立面进行更新、保护与整饰,而园区内的厂房、房屋修葺基本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并对原造纸厂内现存具有地标性意义的烟囱、防洪墙进行了加强加固,原汁原味地保留当时的历史原貌。
“在尽可能地留存工业记忆的同时,对于部分已遭破坏的机械厂房,项目团队对其进行了艺术化与时尚化的改造。”项目负责人梁振宇介绍,通过现代建筑元素与新业态的引入,我们将把千禧坊打造成为一个集网红、文化、休闲、文创、潮流、商业、旅游等元素的新地标。“当前开业的只是一期的项目。”梁振宇介绍,一期项目占地约10000平方米,目前已经引入10多家特色人气网红商家进驻。
早在2015年,陈村镇已经启动了陈村镇民族路片区活化“三旧”改造建设,对陈村镇民族路一带进行城市更新工作。一期改造千禧造纸厂,二期对周边的原威利厂片区进行改造,三期延伸至周边的民族路、维新路一带,整个项目改造面积将超过20000平方米。
除了旧建筑的活化提升,目前,陈村镇已经邀请中山大学学术团队开展“商贸文明”研究,深入挖掘明清以来以“陈村谷埠”为代表的商贸历史。《顺德区陈村镇民族路周边片区规划研究》同步开展,将丰富的历史建筑、工业记忆、传统风貌、滨水景观资源及品质城市理念注入到空间规划之中,在保留民族路建筑原真、环境原味、生活原貌的基础上,致力将其打造为高品质的复合型历史文化街区。
“接下来,陈村将全力加快千禧坊二期、三期建设,快马加鞭扩大现有规模,在品牌引进、文化创意、内容输出等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进一步大力推动民族路片区改造,在基建配套、景观提升、资源整合、文化挖掘等方面加大投入,致力于将这个片区打造为消费升级、产业创新、生态互联的文化地标,推动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城乡品质提升再上新台阶。”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容佰辉表示。
接下来,陈村还将继续挖潜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湾区文化IP,探索文旅产业化路径,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向外讲好“陈村故事”,打造顺德“文化样板”,带动陈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李海强 通讯员陈树忠 冼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