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穗卫健宣报道 5月14日,广州市开展第三轮集中灭蚊统一行动。广州市爱卫办继续组织各街镇、各单位和居民分时段开展清积水、填洼地、清死角、灭蚊虫,彻底清理蚊虫孳生地。
据市疾控中心通报,今年以来广州市已发现多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目前广州市正处于雨水季节,且气温逐渐回升,气候条件适合蚊媒孳生繁殖,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由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广州市爱卫办于4月30日—5月30日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统一灭蚊行动。
根据安排,4月30日、5月8日前两次全市统一灭蚊行动,共组织出动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9694人次,病媒防制专业器械4459台次,消除积水等病媒孳生地14442处,使用灭蚊药物5366公斤,开展灭蚊消杀3485万平方米。
近日,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区的灭蚊效果进行抽查评估,结果显示,受检区域的成蚊密度较行动前有所降低,蚊媒孳生地较行动前明显减少,灭蚊集中统一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灭蚊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落实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四方”责任,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广州市爱卫办号召广大居民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同步配合做好室内成蚊消杀,清理各类积水,降低蚊虫密度,进而达到治本清源的目的。
链接:广州市常见蚊虫——按蚊、库蚊、伊蚊
●按蚊
按蚊可在世界各地传播疟疾。
微小按蚊:在流动缓慢、清澈、岸边长有植物及有阳光可间接照射到的溪涧孳生。通常在3、4、5及10月份大量繁殖。
中华按蚊:在稻田、荒田及有水流过的草地孳生。成蚊在午夜比较活跃。
●库蚊
库蚊可传播乙型脑炎、丝虫病。
三带喙库蚊:在水池、鱼塘、积水草地及水沟孳生。成蚊在晚间活动,天黑后一小时最为活跃,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致倦库蚊:含有机物较多的积水(如污浊的死水、污水、湿耕地及细小器皿)均可孳生,是市区和郊区最常见、为数最多的蚊种。晚上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强。在东南亚地区是传播丝虫病的主要病媒。
●伊蚊
最常见的伊蚊种类为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其他种类的伊蚊可传播不同疾病。
白纹伊蚊:在小型积水(空罐、弃置的轮胎、竹木洞、坑洼等)孳生。日间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不强(约100米)。成蚊胸背和脚部都有白色间条,易于识别。是本地传播登革热病媒。
民居家中如何进行蚊虫防制?
孳生蚊虫的场所一般为蓄水池、种养水生植物、空调的排水和冰箱底接水托盘等的积水,有庭院家庭的排水沟和沙井及房前屋后盆罐的积水。孳生的蚊虫主要是白纹伊蚊。
防制方法主要有:
1.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
2.家庭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要坚持每周换水一次,换水时应将蓄水池内壁和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彻底清洗干净或使用沙子养植。
3.有庭院家庭要经常清疏排水沟渠和沙井,保持流水畅通。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防止积水。
4.在蚊虫密度高峰季节,结合成蚊密度监测结果,由社区聘期消杀专业人员对室外环境进行超低容量喷洒化学杀虫剂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黄昏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
5.安装纱门和纱窗,防止成蚊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