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透露,广州拥有 5000 间客房的国际健康驿站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九月份将投入使用。同日,广州市发改委宣布,该驿站设在白云区。记者 29 日探寻发现,2 层的项目指挥部已搭建得初具雏形,而正式的隔离驿站正在平整土地。现场工人告诉记者,四五天前才刚刚开工,为了赶工期,正在 24 小时轮番施工中。
选址:人烟稀少、地铁上盖
具体资料显示,健康驿站项目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 105 国道广从公路段以南,地铁 14 号线马沥地铁站旁,用地面积约 25.78 万平方米(400 亩),总建筑面积约为 25 万平方米。
记者驱车前往发现,其背靠燕子岭,接近流溪河,周围环境优美,植物茂密,空气清新,人烟稀少。驿站西南方,紧挨着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远处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东南方向,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白云校区在附近。
公共交通工具方面,仅有地铁可达,暂无公交。地铁站出入口距驿站极近,称得上是"地铁上盖"。从广从公路上下车步行约 1 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驿站边界,亦可称"公路旁盖"。根据记者的实际体验,若驾车前往,一路上红灯较少,路行顺畅。若在此解除隔离的人士自行离开,无论开车还是坐地铁都十分方便。地图软件显示,下午 4 时许,从白云机场驾车至此需 46 分钟 27 公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驾车需 44 分钟 30 公里。
走访:指挥部初具框架,生活区还是一片黄土
现场,2 条马路将正在施工的场地划分为三块区域:其中马沥村党群服务中心坐落的马路两侧为真正的驿站建社区,其周围设有围蔽。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驿站此前的土地归村子所有,后被政府收储用来建设隔离驿站。
当日上午,场地上均为黄色的泥土,暂无任何建筑物,多台挖掘机在此驻扎平整土地。第三块场地被一条宽阔的马路隔开,上面已经搭建了约百来套白色长方体"盒子",共分为上下两层。施工人员称,这是建设单位广州建筑的项目指挥部,并非未来驿站的正式使用区域。
另一位现场施工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几天前,他们才刚刚来此工作,不久即安装好了指挥部的主体框架,进程很快。这其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功不可没。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上预制四壁、墙顶,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拼装房子。去年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正是采用了此种建筑方式。而广州国际健康驿站的主体也将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进行施工。据广州建筑的工作人员介绍,驿站的装配率可达 100%。
"那边驿站大概会建大概 1 万多间这样的小隔离房间,有的是用来居住的,有的可以灵活做其他功能。一般一个班组一天能装十几间,之后会进场很多班组同时装,很快的。"来自黄埔吊车租赁的工作人员称,组装的板材防水、防火,是钢铁材料,一块重达几吨,十分先进。而隔离驿站的房间也会进行吊顶、天花板装修等,条件远好于指挥部办公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盒子建筑旁,有一些标志着"广州建筑"的工程,经现场工作人员确认,其为另一个项目,与国际健康驿站无关。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可能再出现的 Delta 变种病毒感染,隔离场所也要更加规范。广州国际健康驿站房间严格按照隔离 ( 标准 ) ,不会互相传染。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也称,广州国际健康驿站将会是一个智慧化、无人化程度较高的隔离区。
按照市发改委此前公布的规划图,整个驿站配有 11 个生活区,拟建设 5000 床位的健康驿站,同时可为后勤服务人员提供 2000 床位。此外,驿站还配建了大巴轮候及清洗区、车辆洗消区、司机休息室、后勤保障房、综合服务楼、服务中心、洗衣房、厨房及餐饮配送、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污水处理设施及集中垃圾处理间等配套,形成一个能够良好消毒的闭环。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摄影、视频:新快报记者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