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 月 1 日,广州文艺市民空间 " 大师下午茶 " 活动在广州文艺市民天河空间举办。活动邀请到著名作家张梅,以 " 广州给予我的文学灵感 " 为主题进行交流与分享,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主持活动。
张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使得她的作品被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烙印。她的小说随处可见属于广州的文化符号,而散文集《我所依恋的广州》更是饱含深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广州近几十年来的衍变历程。
作品中渗透着广州务实的性格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柠在《睡眼惺忪的张梅和一座忧郁的城市》一文中,用 " 恍惚 " 二字概括张梅的文本风格,即指张梅的作品和广州充分融合,通过描绘现代都市男女的琐碎生活而呈现出迷离的审美效果。
江冰赞同张柠概括的 " 恍惚 " 二字,认为张梅的作品虽然游离在传统现实主义的范围之外,却仍能保持文学关照人性、反映时代变化的本色,和广州低调、务实、包容的文化性格相互贯通。
张梅说,她从广州的市井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同时广州的水土也滋养了她的性格。对她来说,广州最大的特点便是务实," 有的人说广州‘散漫’,其实这是注重实际、不慕虚荣的表现 "。因而,在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素材以外,她的作品还渗透着务实性格带来的直率与深刻。
除了自身的文化特色以外,广州得天独厚的历史与地理条件使得她同香港、澳门有着极其便捷和深入的文化交流。文学方面,张梅等一些广州作家大多都受到金庸、亦舒等人的影响。在题材开拓、艺术手法创新等诸多领域受到启发。对张梅来说,亦舒具有烟火气的小说促使着她关注生活本身,同时注重作品中的语句锤炼。
可以说,广州这座城市在敏感的张梅身上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而张梅也在用细腻的笔触不断表达并印证广州特具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气息。
好的作品需要坚实的文化积淀
张梅还进一步分享了个人阅读经验,并结合广州本土作家创作情况,探讨了优秀文本应该具有的特征。
" 古典诗词是语言的高峰,同时也是丰富的文化宝藏。" 虽然作品的现代气息浓厚,但张梅同样重视对于古典文学的吸收与传承,唐诗宋词等文学精品对她的审美意趣与语言修辞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浸透传统文学精华的同时,作家还需要走得更远、看得更多。具体到张梅的阅读经验上,梅里美、雨果、马尔克斯等三位外国作家使她印象尤为深刻。张梅概括道,梅里美的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浪漫与忧伤,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迷人的艺术魅力;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具有史诗的气魄和规模,主题深刻,心理描写细致;马尔克斯更是拓宽了她对于 " 小说 " 的认知—— " 在阅读了《百年孤独》后,我大受震撼,才知道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写,从此,创作便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中外文学经典为张梅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她的创作成就也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我的创作就是从短篇到中篇,再到长篇,不断打磨,循序渐进。"
据此,她指出了当下文学创作出现的问题:有些作家一出产就是长篇,但是文本背后并没有多少空间,是典型的创意写作课程的批量化产品。在张梅眼里,好的作品背后需要有文化积淀的坚实支撑。而要做到这点,需要作家持之以恒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广泛阅读,找到自己的方向与特点,避免同质化的文学生产。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李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