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再到现在的乡村振兴,产业永远是第一位。”在阳江阳春市双滘镇双滘村刚结束驻村扶贫工作的刘瑞明,转身就到了阳春市三甲镇开始新一轮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7月以来,珠海市对口阳江市乡村振兴驻阳春市三甲镇帮扶工作队到任后,队员们深入各村开展考察调研,了解村容村貌、主要产业项目以及进行发展规划。身为工作队队长的刘瑞明告诉记者,推进三甲镇乡村振兴工作,工作队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壮大三甲切粉产业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7月上旬,珠海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式进驻三甲镇开展组团结对帮扶工作。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跑遍了三甲镇几乎所有乡村,深入调研考察了新坡村综合生态种植基地、那井村澳洲坚果示范基地、新楼富华切粉厂、罗村村火龙果、加州鲈鱼种苗孵化基地等当地主要产业项目。
“乡村振兴必须要发展产业。”刘瑞明反复强调。但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如何突围?
“乡村振兴不是干一年、两年,是要考虑长远。‘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从顶层开始进行设计,各个乡镇要错位发展产业,考虑当地的传统或特色。不能只看眼前‘小打小闹’,单纯搞种养殖肯定不行,一定要搞深加工。”刘瑞明认为,三甲镇要想做出亮点,就必须选好一种产业,整合资源,以十几年的长远发展来进行谋划。
结合当地的实际和文化特色,刘瑞明把目光投向了三甲切粉。据了解,三甲切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优质稻米为原料,配以山泉水制成,是当地有文化传承的非遗项目。三甲切粉远销全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很多华人都爱吃。
“这个特色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但能不能做大?经过调研摸底,刘瑞明发现,三甲镇有很多切粉小作坊,但都不成规模,在卫生标准、人工操作等方面,也都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现在的三甲切粉商家,既没有品牌意识,也没有产品创新。如果能从标准化层面来进行整合,将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接下来,就是要集中资源发展壮大三甲切粉产业,建设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刘瑞明看来,制造切粉不仅能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他更看重这是个大米加工产业,以大米为原料,就能带动整个三甲农户的水稻种植。
刘瑞明说,现在的产业发展,不能再是单一产业,种养殖基地必须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联动。在深入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帮扶工作队将以产业振兴为牵引,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扶持发展壮大新坡村综合生态种植基地、那井村澳洲坚果示范基地、三甲切粉的产业规模,引导调整当地火龙果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我很看好当地的火龙果基地,周边还有2000多亩平整的土地,现在种了辣椒、水稻、花生等。我想在这里搞‘一条龙’,整合资源,从种植、养殖到深加工再到电商销售,形成一体化。”
开展防返贫监测 确保不漏一个人
据介绍,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先后前往了新坡村、三圩村等地开展返贫监测工作。工作队员们主动上门,对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收支情况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记录。
刘瑞明告诉记者,在三甲镇的防返贫监测中,主要抓三个重点。一是对纳入返贫监测的重点对象情况进行查实,通过查询资料,向村镇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通过周边邻居核实纳入人员是否符合返贫监测户条件;二是对已脱贫户,再去核一遍,看有没有未被纳入重点监测但近期新发因病因学因残等发生困难的,要纳入监测;第三是对所有普通的村民,通过村委会,由自然村村长对村民进行排查,近一段时间有没有那家因病或有重大变故产生困难等情况。“这些突发事件,我们都要再排查一遍,确保不漏一人。一定让我们的政策使每个人都受益,不能因为某些环节没做到,漏了一个人,要帮扶的没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