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新快报讯 8月20日,“陶缘·刘传”石湾陶塑藏品研究展(二)在新石湾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展出刘传大师近40件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刘传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创作的基本面貌,精彩纷呈。
刘传(1916-2000),又名刘永传,别署湾溪刘传,出生于佛山市石湾镇。生前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陶瓷学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筹委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被授予国家第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他的艺术理论深邃、工艺精湛,他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专家定为珍贵文物,被国家定为国宝,是石湾陶塑的一代宗师。
刘传的艺术人生横跨整个二十世纪,时代赋予了他很多重要的角色,他都不愧历史的使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解放前期的石湾民间艺人几近零落,刘传的出现,恰好担负起延续陈渭岩、潘玉书,后启庄稼、廖洪标、刘泽棉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继承了中国传统陶塑的优秀艺术传统,又将这种艺术传统保留到后辈的创作之中。刘传在石湾陶塑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不仅在于他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留下的四五千件陶艺作品,更在于他是石湾陶塑史上对于几百年的石湾陶塑理论进行系统总结的第一人。
本次展览继“陶缘·塑源——石湾陶塑藏品展(一)”展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60件石湾陶塑人物作品后,为新石湾美术馆关于石湾陶塑研究展的第二场展览,通过将美术馆馆藏的八百多件石湾陶塑作品进行分门别类有计划地展示,系统梳理石湾陶塑的发展历史,对于发展石湾本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让本土民众可以重新了解石湾陶塑历史,认识本土陶塑名家,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地展示和研究石湾陶塑,助力石湾陶塑更好走出本土,走向国内,让国人知道石湾这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为本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化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也是为了致敬在刘传的引领下,为石湾陶塑的发展而奋斗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石湾美术馆于8月19日,邀请了石湾本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研究专家等嘉宾,举办了“致敬大师——‘陶缘·刘传’石湾陶塑藏品展(二)开幕仪式暨新石湾美术馆‘陶醉之夜’”活动,畅谈石湾陶塑如何突破困境谋发展,各种精彩观点不断。
活动现场。
出席本次交流会的领导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刘泽棉、刘炳、潘柏林、杨锐华、黄志伟,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梁江,佛山市文联主席杨凡周,佛山市文联副主席夏法忠,石湾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政协联络处主任吉江鸿,佛山市文广旅体局执法队禅城支队副支队长罗毅韬,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华,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封伟民,佛山市陶艺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庞文忠,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佛山市陶艺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真,石湾陶瓷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刘孟涵,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总经理严俊,陈太吉酒庄艺术酒瓶设计师刘雪玲大师,陈太吉酒庄庄主、新石湾美术馆创办人范绍辉,陈太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石湾美术馆法人代周文燕,陈太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壮筠等。
活动开始前,新石湾美术馆创办人范绍辉先生致欢迎词,他表示:“我们这个活动首先是致敬解放后第一代艺术大师刘传先生,同时是致敬在座的各位大师。期望大师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想办法如何让石湾陶艺在全国有更高地位,这是主办这次展览的初衷。”
展览现场。
多产业相结合,以文创推动发展
“一个企业家能对本土文化和陶艺能够产生爱好和情怀,这是对石湾陶艺界的鼓舞,也更能增强人们对石湾公仔的自信,这一点要大力宣传,让其他人能欣赏我们石湾公仔。陈太吉酒庄历史悠久、享誉中外,而石湾公仔历史悠久、很有特色、形神兼备、造型生动,这个主题很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
“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家包括陶瓷厂的老板等,也没有对石湾公仔有很高认识。他们买景德镇的东西,让我反思。
如果石湾瓷砖也算进来的话,石湾陶瓷是第一的。对于石湾陶瓷艺术我们要有自信,但要保持谦虚。自信而言,是如何恢复石湾的地位,而谦虚,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
石湾陶塑很早就配备人才到美术学院进修,但石湾陶塑应该属于归错类别,它应该属于中国美协才对。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时,很多人曾和我说石湾公仔很厉害。我们石湾应该组织一些人去传播,把很有影响的人的言论记录下来。
我们也要提倡,当一个人有影响力的时候要多做一些工作,要有社会责任感。石湾陶塑缺乏理论,例如可以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搞一个项目,培养出相关的人才在社会发挥他们的作用,从小做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
“企业家喜爱并收藏石湾公仔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石湾酒厂挂着“石湾”,石湾酒厂、石湾玉冰烧而不是广东玉冰烧,而是以石湾,以品牌带动当地的文化,我很赞赏这个理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炳
“我们可以将石湾陶塑和其他产品的结合,带动石湾陶塑走出去,现在我们都是各自干各自的,比较松散的状态,所以通过政府、企业家的引导,陶艺家的结合,希望这次展览能起到以点带面去促进石湾文化的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锐华
“石湾陶艺界要团结,我觉得不仅要作者之间团结,还要团结企业家和收藏家,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
“石湾陶瓷与其他最大分别是它是精神性的,它是用来欣赏,有它动人的地方,所以又与人产生距离,而宜兴的陶瓷是和生活有关的,既可把玩又可收藏,这是最大的区别。石湾陶艺的产业发展,酒瓶和石湾陶艺的日用性和文创产品是石湾陶艺产业化最好的发展方式。石湾公仔放在案台上纯粹欣赏、是很难产业化的。
石湾公仔既要技术性又要艺术性,如果没技术支撑,很难体现它的高水平,因而很难打动收藏家,所以现在石湾陶塑对技术性的追求,我觉得刘传大师起到了一个明显的开拓性,刘传大师的作品外形线条,衣服纹理在石湾陶塑的创作中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封伟民
“让我们看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造诣,艺术风格和表现,无形中推进我们的创作水平。
过去几年,政府组织了很多活动,石湾镇、禅城区组织国家级大师去各地考察,不单学习别人的经验,也获得了对方对石湾陶塑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石湾陶艺是中国的一个奇迹,尤其认为石湾陶艺人物无法比拟。”
——佛山市陶艺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庞文忠
以理论化、学术性推发展
“佛山陶艺很有地域文化特点,但是为什么在全国没有话语权,很多年了全国评比十大陶瓷之都,景德镇没有上榜,而佛山经常上榜,但是佛山陶瓷界的声音是没有,景德镇则有话语权。因为景德镇有一个陶瓷大学,所以,很多人发声都是在高校出来的,有很高的话语权,这是石湾与景德镇的差距所在。广美要在佛山建校区,我曾提议如果广美在佛山建校区首先要建陶瓷学院,这关系到石湾陶艺几代人发展的问题;其次,佛山是制造之都,要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方面有所推动。石湾陶艺在艺术上是靠近学院的,这种关系非常密切。
佛山现在这批大师在承前启后的节点上,新的发展思路是非常重要。个体的、小作坊式的思维作为创作时需要,但是运营上要有现代思维,企业藏家的加入对现代产业发展有一种新的思路,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要把石湾招牌擦亮,这也是佛山名牌。”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
“刘传在创作上最大的成就,是把石湾陶艺这种民间的工艺,以前叫玩意儿,把它渐渐地开始向艺术的方向靠拢。首先是保存石湾陶艺陶塑它工艺特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人文情怀,传统的文人画论。刘传的作品几乎一大半都是文人形象,这就是人文形象的体现。第二方面,从刘传开始,民间的工艺开始向文人艺术家靠拢,任何一种民间的艺术,最后价值要提升到一定层次是文人艺术家来参与。我们石湾这一代大师都是以各种方式接受院校教育的,刘传在这方面已经开了一个头,包括对解剖的理解、西洋雕塑,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与西洋技法,把工艺的东西向艺术的人文方面发展。
再讲讲他的理论,他在央美写《论传神》的本质,还不能称为美术理论,只是个人创作经验的总结。刘传在文字上虽然没有成为体系,因为民间艺人不擅长于理论的阐述,但他为理论体系建立基础,又指导了年轻入行的从艺者。
我们有了刘传的做法,也一直鼓励艺术家要把创作理念感受做法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科建立非常宝贵。”
——佛山市文联主席杨凡周
“刘传在中国雕塑史上、陶瓷艺术史上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经历从十二岁开始学艺,开宗立派为石湾陶塑带来一个全新面貌,最重要的贡献:第一是建立了石湾公仔或说石湾陶塑的思想,对“传神”的描述等观点大家非常熟悉,建立了理论体系,留给了石湾重要宝贵的财富;第二是艺术创作部分强调夸张也总结了四条,大家知道石湾公仔比较夸张,刘传总结了原则,第一是对象的真实,第二服从视觉,第三服从艺术的原理,第四内容主题符合需求,这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比较重要贡献。第三是对石湾雕塑方法有很好的总结,积累了观察人塑造石湾公仔的概括性的知识;第四是对石湾技法拓展,特别是面对新的雕塑体系的时候怎么处理石湾公仔的论述,同时强调石湾公仔要兼顾人体结构等;第五是刘传在题材的选取和营养的吸收,他的文章与描述中有相关话题,在现实人物观察等有很多的描述。还有一个理念,就是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吸收灵感。第六是人才培养,众多徒弟与他技法的关联,怎么点拨徒弟等。还有一个,1967年他到央美做了三场讲座,关于石湾陶塑的讲解,在学院对石湾陶塑传播与影响,在大美术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最后强调一个就是刘传对石湾陶塑的认识有独到的地方,有很好的包容性。例如他在描述石湾陶塑方面,非常强调要吸收包括西洋雕塑的技法等新的东西去融入创作,但是他又强调不能太按西洋雕塑的理论或形式去创作,在二者间取得平衡。他最有价值的一个点是对于比例的研究,因为石湾公仔的造像比例等都有独特的审美趣味,是石湾公仔的核心价值,而刘传有一个很好的论证,强调要视错觉来论证石湾公仔的创作,他引用了视错觉解读石湾公仔,以为现代美术的系统强调了石湾公仔的比例的合理性,这个点值得继续挖掘和延展。 ”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魏华
文/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通讯员 李彩兰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