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焕林 汕头市乡村振兴驻溪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汕头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晴
在不知不觉中我以汕头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的身份,扎根溪南镇已经三个月了,因之前从未有过驻镇、村的工作经历,初来乍到时的我可谓是一张白纸,但渐渐地,现在这张白纸上已慢慢浮现出一笔一画的勾勒,这些勾勒既有我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更离不开单位、镇村和工作队各位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乡村振兴既是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更是前提条件,能代表单位来到溪南镇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我感到既光荣又自豪,同时也难免感到压力。而正是这份压力,促使我抓紧时间不断进行学习充电,在经过初次和后续的视频工作培训后,结合工作队的工作部署及各级文件资料等内容,我们开展了以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为主导,与扎实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和规划同步进行的工作计划。
我们工作队把溪南镇21个村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位队员负责开展工作任务,本人负责其中的6个村。为了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好,工作队决定对每个村的防返贫监测对象进行遍访,既然是遍访,那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们与镇、村负责此项工作的干部接触,先把总体情况了解清楚,同时查阅登记在案的资料和数据及相关文件,然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各抒己见,在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一套遍访流程,有了这套流程,那接下来在开展遍访工作时就会有侧重点,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与村里民政干部在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碰面后,带上工作队自制的登记表,我们出发了。村里的民政干部、同事和我四个人走在村间小道上,民政干部边走边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即将走访的户主姓名、家里有几口人、家庭的基本情况等等,听到她那几乎能倒背如流的语句,其对这些监测对象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
很快我们来到其中一户的家里,进门之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向我们走来,民政干部向我们介绍这位陈奶奶便是76岁的户主,另一位家庭成员是年仅8岁的孙子。
“欢迎你们的到来,请里边坐。”陈奶奶说道。“谢谢您,老奶奶,还有我们的小男子汉!我是汕头市城管局的小罗,代表单位参加市乡村振兴驻溪南镇工作队来开展工作。”我看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和小男孩说。寒暄之后大家进屋坐下,接着我仔细询问老人家的日常起居、收入和支出、身体状况、居住和孙子的教育情况以及有什么实际困难等,我和同事一边询问一边认真地把情况记录了下来。看着相依为命但又身体健康的奶孙二人,我心中既带着酸楚同时又觉得欣慰,酸楚的是因为孩子父亲的早逝而让这个家庭不再完整,欣慰的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补贴和孩子的教育补助,平时还有村干部、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经常前来慰问和关心,陈奶奶更是自食其力去接塑料手工活回家拼装贴补家用。在经过详细的面谈交流后,我们一行四人向老人家道别,马不停蹄地继续前往下一户……这,就是我们遍访日的其中一组镜头。
而后续的资料整理、分类、汇总、照片归档、分析研判等等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就像现阶段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一样永不停歇。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虽苦带乐,每完成一项任务,总是能让自己倍感快乐。我坚信,只要按照市、区两级乡村振兴局的部署,在市城管局、溪南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驻溪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定能不负使命、担当作为,齐心协力为溪南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