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总量累计将突破1.1万列,覆盖“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45个城市。在密织运行网络的同时,2021年11月,首趟“碳中和”中欧班列开行。从斯洛伐克的多瑙斯特雷达出发驶向西安的这趟班列,以投资绿色项目来弥补行驶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或将开启中欧班列更为绿色的新篇章。
2013年11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在人们的期盼与激动中从西安新筑站缓缓开出。它载着机械配件、重晶石粉和工业盐等货物越过阿拉山口,在6天的孤单旅程后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时至今日,由点连线,织线成网,中欧班列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线路之一。同时,它也是亚欧贸易的“绿色动脉”。专家指出,针对温室气体排放,与汽车或飞机相比,火车是最环保的运输方式。有测算显示,通过铁路运输相同规模的货物,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低于汽车或飞机运输。例如,今年1月至3月,在中欧路线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过境走廊上共计用火车运送了154908个标准箱。这批货物的直接累积排放量为10300吨二氧化碳,而在类似参数的海运排放量约为49400吨,汽车运输为920300吨,航空运输为5459200吨。
中欧班列还成为输送绿色能源产品的稳定通道,支持世界范围内实现碳中和。2020年以来,一列列满载隆基绿能光伏产品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出发驶向欧洲,“西安制造”的光伏组件直接运到欧洲市场。“为了稳定全球供应链,隆基绿能与中欧班列长安号合作,班列的稳定性和高效率坚定了我们继续合作的信心。”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
目前,中欧班列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减排方式,首趟“碳中和”中欧班列就是有益的尝试。据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方透露,购买碳排放指标、投资减排项目等减排方式,可能在未来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