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共有44所高校参与今年普通专升本招生,其中有21所公办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仅在三二分段招生)。参与招生的高校有何优势,今年招生情况如何?记者收集整理了专升本相关院校的简介、优势解读以及招生计划,以便考生查阅。(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具体招生计划和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和学校官微公布为准。)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校训:崇德、博学、求实、创新
学校简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石油石化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地处广东省茂名市,1954年创校,秉承“崇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坚持“因油而生、为油奉献”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求实献身”校园精神和以“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内核的广油“西迁精神”,培养了大批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及各类应用型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行业,为石油石化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优势解读:学校拥有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6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省级重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8个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2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专升本招生计划533人。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学校简介: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
优势解读:学校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专升本招生计划1828人。
广州工商学院
校训: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
学校简介: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14年升格本科。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2020年入选“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榜单;2022年,学校位列“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30强,广东前2名。设有12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实训教学用房7万多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611人,其中本科生26864人。设有14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优势解读:学校现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示范产业学院、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省级课程教研室2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广东省众创空间等教学、科研和产教融合平台。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风教风优良。获批中国科协首批“学风传承基地”、广东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奖一等奖等。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设有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实现学校、协会、企业共建共管,是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专升本招生计划3173人。
广州航海学院
校训:勤学、善思、厚德、求新
学校简介:广州航海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广州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改为广州航海学院,
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坐落于南海之滨的广州市,有黄埔和琶洲两个校区,毗邻著名的黄埔军校和“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的名胜黄埔古港。广东省“文明校园”单位,广东省“冲补强”计划“强特色”建设高校,广东省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省级试点单位,连续六年荣获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航海院校,我国华南地区航运业高级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
优势解读:学校设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运输”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建有校内实验室123个,含校内实习工厂和设备完善的水上训练中心各1个,校外实践基地88个,与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习船4艘,拥有“广航1号”教学游艇1艘。还拥有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20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学校一直以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已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近6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在华南地区的航运、航道、海事、海关、海上救助、海上打捞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和业务骨干。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同层次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专升本招生计划163人。
广州华立学院
校训:团结 勤奋 求是 创新
学校简介:广州华立学院(原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建于1999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独立学院,全面实施本科教育,2021年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广州华立学院,学校现有广州增城和江门银湖湾两个校区。学校现设有12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7600余人,是一所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优势解读: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双主体育人,已构建较为完善的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校外实践基地数量超过500家,覆盖了全校100%专业,形成以世界500强为示范、中国500强或行业100强为骨干、中型企业为补充的校外实践基地群。在校外实践中成功实施“校企三导师(校内实习导师、校内论文导师与企业的导师)制”,强化校外实践全过程的指导,且三导师制实施效果良好。学校和企业之间以人才合作为依托,企业在校设立多项奖学金,校企深度合作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创办“京苗班”“海印班”等卓越班,共建国际创意产业学院、房地产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18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校大数据年度评选”中,学校荣获“广东省就业热门高校”奖。2019、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教育厅评选的“高校校园就业服务优秀团队”,综合评分全省高校排名第二。
招生计划:2022年学校预计招收专升1667名(含退役士兵),其中,省统考专业招生1209名;校考专业招收310名;建档立卡批招收28名、退役士兵120名,相较去年扩招853名。
广州华商学院
校训:厚德、励志、博学、创新
学校简介::广州华商学院 ( 原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创办于 2005 年,2006 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11 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 年 12 月,经教育部同意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华商学院。学校是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2022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普通批次共开设36个招生专业,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七个学科门类。
优势解读:该校毕业生主要在财经、金融、商贸、管理、语言、外事等领域就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均在97%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6%。学校的科研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教师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持续攀升,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的科研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加。学校现有广东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两个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学校还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名第3位”等称号。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专升本计划招生4900人,其中,普通批次招生计划4716人、退役士兵批次招生计划120人、建档立卡批次招生计划64人。招生计划同比2021年增加1066人。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校训:学以致用 敬业重能
学校简介: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1999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职业本科大学。学校拥有广州校区和茂名滨海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培养近5万名毕业生。学校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项,201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2019年以来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生共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380多项。所有专升本专业均在广州校区教学。
优势解读:学校设有七个提供学历教育的二级学院,建有203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拥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并与780家企业合作,设立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成新能源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等8个校级科研机构,有一支专兼职的科研队伍。
招生计划:2022年普通专升本共开设14个专业,共有3700个招生计划,其中普通批次3532人,建档立卡批次48人,退役士兵批次120人。
广州理工学院
校训:学用心志 行知诚明
学校简介:广州理工学院(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转设,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新工科特色鲜明,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等12个二级学院,中兴通信工程、蓝盾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3个产业学院。
优势解读:学校实施创新强校与质量工程,建有功能齐全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202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工程管理2个专业获批认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7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获评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电气工程获评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突出应用研究,开展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多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
专升本招生计划:2022年普通专升本招生总计划5164人,其中普通批4977人(含三二分段50人)、退役士兵批120人,建档立卡批67人。招生专业共28个,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
广州美术学院
校训:先学做人,再事丹青
学校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根据国家建设布局,于1953年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专门美术院校,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艺专等院校相关系科和人员合并而成。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由武汉南迁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开始招收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学生,2005年获准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培养试点单位,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美术学和设计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目前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艺术、风景园林、文物与博物馆、教育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优势解读:学校现有3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学校现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建设点12个(动画、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美术学、实验艺术、书法学、中国画、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建筑学、风景园林、摄影、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在专业建设上正逐步形成关注社会需求,一流专业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动态调整的专业发展格局。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预计招收67名,其中,普通类招收48名;环境设计招收2名;退伍士兵招收10名。
广州南方学院
校训:厚德、真理、忏思、拼搏
学校简介: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2006年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文学、艺术与工学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发展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交叉的工科、商科和社会短缺的医科(医技类);通过“强基础、聚特色和显品牌”,努力将学校建成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特色鲜明、位居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优势解读: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
招生计划:1200人。普通批次招生994人,退伍士兵批次120人,建档立卡批16人。共开设17个招生专业,涵盖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2022 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专业共设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2个,对口合作院校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校训:明德日新,知行合一
学校简介:广州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更名为广州软件学院。学校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北延区域的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交通便利。2022年广州软件学院普通专升本拟开设19个招生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
优势解读:学校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自创办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学校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教师有来自公办高校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还有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携手国外大学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百所知名大学联合实施“本硕连读”留学计划和交流计划。学校的教学紧贴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沿,同国内国际顶尖的IT企业合作及课程嵌入,同微软合作校园IT计划,IBM合作课程嵌入,软件测试巨头Parasoft合建软件测试实验室,苹果公司共建iOS开发实训基地,华为合办“华为创新实验班”。
招生计划:2022年学校预计招收1320名(含退伍士兵),其中,普通批招生1200名;建档立卡招生20名;退役士兵招生12名。
广州商学院
校训:求真、立信、笃行
学校简介:广州商学院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招收第一批学生,是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全国第一批独立学院。2021年,学校获批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及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设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1院1部。学校历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最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校始终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在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形成“预、专、本、硕”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格局,是广东国际化办学层次最多的本科高校之一。
优势解读:现代信息产业学院(原华为ICT学院)开设华为创新班,拟将以对接华为及阿里、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四大人工智能平台企业生态圈为目标,与区域行业企业、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培养有学历(学位)证书和企业行业认证的“双证毕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国际学院开设中英双语创新班,引入外方院校的先进教育理念,采用“2+1”或“2+2”进行本硕连读。学生在国内2年完成本科专业课程后,获得广州商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既可直接选择高质量就业,也可选择继续赴海外合作院校升读硕士。
招生计划:该校2022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总数为4995人,较去年增长超40%。其中,普通批次计划数4810人,建档立卡批次65人,退伍士兵批次120人。
广州体育学院
校训:德厚学博,文精武杰
学校简介: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432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舞蹈表演、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优势解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5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2人,占比超四成。学校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5个省部级教学训练基地,有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等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学校还主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3种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
招生计划:学校2022年预计招收200人。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校训:博学、笃行、正心、自强
学校简介: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1年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学校教学设施齐备,与中山大学实现校园网互联、图书资料等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建有经管、文法、理工、医药和艺术五大实验实训平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优势解读:学校学科布局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设有2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1个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在2017年分别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药学、护理学在2019年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会计学、护理学分别在2019年、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招生专业:该校2022年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总数为2935人(含三二分段100人),计划充足,相比去年计划增加了1435人,共开设24个招生专业,专业齐全,相比去年招生专业增加了9个,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除医学专业在广州校区外,其他专业都在东莞校区办学。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陈海丹 陈治吏 廖航 李振昭 姚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