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都要到了,你家的月饼吃完了吗?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边厢,在广州一些门店,“过气选手”月饼仍在积极营业。那边厢,不少广州人早已未雨绸缪,有人担心会过期,直接弃之,有人则爱心爆棚,践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有人则脑洞大开,发挥看家本领,誓要将月饼物尽其用……
1 顺其自然范
随机问10个年轻人,他们的回答是:
“放久了会担心过期,然后心痛地扔掉”
9月29日,新快报记者随机在街头采访了10名年轻人处理过气月饼的方法。其中有3人表示把月饼直接丢掉了;5人表示不舍得丢但也不想吃,“期待”月饼自然坏掉;有2人说把月饼吃完了。
“公司月饼我好几个都是啃了个皮就丢了。还有一个朋友送的肉松五仁金九大月饼,我切了一小块,开始几口觉得还不错,但太油腻了吃不完。”独居的小陈告诉新快报记者,由于忘了放进冰箱里保存,上周五搬家的时候才发现大月饼已经发霉坏掉了,只能果断丢弃。而小玉和小月则是主动丢弃的。“我昨天把家里剩下的都扔了,我是减肥的人,不能吃。”“不好吃,碍地方,谁要呀。”
“还好我爸妈拿走了一盒,只剩了几个在家里。吃月饼像开盲盒一样,偶尔能碰到一个好吃的。”媛媛说,自己家里还剩下三个月饼,可能会吃掉,也可能永远不会吃。“我迫不得已的时候可能会吃,比如说肚子很饿,没有其他东西吃的时候。”当记者问到保质期问题的时候,媛媛说:“放久了就会担心过期,然后会心痛地扔掉。”
萧女士则表示,自己已经尽量在吃了。“我大部分会当早餐吃,没剩几个了。”萧女士表示,自己虽然不爱吃,但是也不会扔掉。余下的月饼随缘看心情要不要消灭:“可能会放在那里放到过期了吧。”“能吃掉就吃掉,不强求。”黄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家中有长辈的家庭更容易消耗掉月饼。小曾告诉记者,自己妈妈平时很喜欢吃月饼,今年中秋她自己购买了两大盒月饼,再加上自己和姐姐送过来的两盒,家里已经堆了二十多个月饼。“我们每年家里的月饼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吃完。她习惯在晚上跳完广场舞回来后,把月饼当做夜宵吃,每天吃半个到一个,一个多月才能够把月饼吃完。”“我自己吃了半个,剩下的给爸妈了,他们已经吃掉了。”黎先生说。
29岁的润润是难得的月饼爱好者。“我们家有三盒月饼,基本都是我干掉的。中秋节太美好了。金九那种五仁料就很足,很香很喜欢吃。”润润说。
2 转手创收范
年轻朋友组团网上转卖月饼:
“吃不了,卖了太值了”
蓝先生是在中秋节后一星期后把自己的月饼卖掉的。“原价标180元,我卖了120元。”想起这段经历,蓝先生仍然觉得不可置信。
“今年我一共收到了5盒月饼,有别人送的,有单位发的。而我自己几乎不吃月饼。同学告诉我可以在网上转卖,于是就试了试运气。”虽然只成功销售掉1/5,但蓝先生觉得已经知足了。作为男生,他并非不好甜食,只是单纯地觉得甜到发腻的月饼“不太好吃”。据悉,剩余的4盒月饼仍躺在蓝先生家中。月饼们的命运则是听天由命,“还在网上挂着,有人买就卖,没人买的话再说吧,反正也不是我掏钱。”
阿舒卖月饼的经历更“狠”。公司在中秋节给每个员工发了一盒价值200多元的广州酒家月饼,阿舒一行7个人“组团”把它们卖掉了。“我其实一年只要吃一口,意思到了就行,总会有机会吃到的。但是那一盒月饼,实在吃不了。同事就在闲鱼上挂出了100元/盒的价格,被买走了。”阿舒觉得,这次的经历简直不要太“值”。那天,买家开车到其公司提货,浩浩荡荡地搬了两三次才搬完。“估计他是要送人的吧。”
新快报记者在二手平台闲鱼上留意到,现在仍有网友将吃不完的月饼礼盒进行整盒转卖,比较受欢迎的美心流心奶黄月饼礼盒(8枚装),节前售价在300元以上,现在只需100元左右就可以转卖。有趣的是,有一些市民在吃完月饼后,不是选择将精致的月饼盒扔掉,而是选择在该平台出售给有需要的人。例如星巴克的月饼盒子是一个抽屉式的收纳盒和相架,不少市民还特意买来作为装饰品呢!
3 脑洞大开范
试尽各种黑暗料理,他找到了月饼的最终归宿:
“月饼乱刀一剁,熬起来就是八宝粥”
今年50岁的老北京卡哥算是把月饼研究透了。每年,面对一箱箱一盒盒的月饼,卡哥看着就头疼。吃吧,太甜太腻,自己这个年纪实在“无福消受”;不吃,从清苦日子走过来的他良心上实在不能接受“浪费”这个词。在经历了种种黑暗料理后,卡哥终于“晋级”了。
“月饼熬粥好用,乱刀一剁,就是八宝粥。鲜肉月饼熬粥,再单加些鸡鸭鱼肉,除了盐什么都不用放,都调好味道了。那些莲蓉豆沙玫瑰月饼之类的,可以带皮揉了,包汤圆。”卡哥说,月饼在自家的地位相当于压缩饼干。剩月饼除了熬粥,自己试过好多种,都不好吃。虽然月饼保质期一般标称三个月,但他却不那么在乎,全扔进冰箱里,等到天冷了熬粥消耗掉。去年,卡哥还把月饼切了,加上猪肉丁、豆子、豆干丁、小米煮了黏糊糊一大锅腊八粥。“吃完之后,月饼那个塑料托,还可以催种发芽用,啥都不糟蹋”。
卡哥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对这些传统美食算得上又爱又恨。“我家去年的粽子还没吃完呢,今年的又有了新的沉淀。元宵前年我留了一盒,放冰箱冻上了,结果给忘了。前一段腾冰箱发现了,没发霉,煮了一半炸了一半,也好吃。”当然,卡哥最期待的还是希望可以没这么多剩材料要处理,“希望别人少送一点,或者说商家想办法做得健康一点。”卡哥说。
4 公益爱心范
居民自发送给有需要者,接到月饼的她感动地说:
“我们干活需要力气,能够吃得消”
9月29日,社恐小周终于鼓足勇气,将吃不完的月饼送给了楼下清洁阿姨。“阿姨,您要月饼吗?这个是新的,没开过。”中秋前,小周收到两盒月饼:单位发了一盒,朋友送了一盒。由于月饼只有三个月的保质期,再这么耗下去,今年就又要像去年那样扔掉了。在朋友的鼓动下,小周终于决定问问楼下阿姨是否愿意帮忙接收这些月饼。好在,阿姨闻言后脸色和暖:“谢谢啊!我们干活需要力气,能够吃得消。”随后,阿姨把月饼礼盒收了起来。
同样地,在天河区某小区,业主阿惜就经常看到一家几口人拎着月饼送给在烈日下值岗的保安。家长往往在此时“趁机”进行教育,让孩子感谢每个小区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保姆黄姨就收到了雇主家赠送的四五盒月饼。她家原在省内的一个小乡村,亲戚众多。黄姨准备国庆回家,将这些月饼当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
而原价二三十元乃至四十多元一个的广州酒家月饼、香港美心月饼,最近兜兜转转上了老丰老家的饭桌。老丰出生在北方农村,村里最流行的是糕点师傅现做现打的五仁月饼。自己可以拿花生、芝麻、核桃仁等材料请师傅做月饼,合计下来最贵不过4元一个。老丰告诉记者,在乡下的家人吃了两个来自南方大城市的月饼,虽然味道并不特别“对口”,但毕竟是稀罕物,让家人们尝尝鲜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公益团体捐赠月饼给困境青少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月饼征集计划明年再走起!
“每年中秋节都只有一盒月饼,除了中秋节那天可以吃,平时都不舍得吃,一盒月饼都不够一家人吃,平时想吃都没得吃。”从去年开始,来自从化的一家公益社工团体开启了“助力成长”节后月饼征集计划。一位参与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收集了100多盒月饼,在中秋节后一周集中送给了当地的困境青少年。“有的单位还自发组织员工拉了一车四五十盒过来。品类很丰富,超出我们的预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各式各样的月饼品类不仅让青少年大饱口福,而且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原来月饼还有这样的”。据悉,今年该组织的月饼征集计划已经结束,市民可在下一年积极参与,或想办法送给身边需要的人。
你知道吗?市面上还有月饼卖!
问题来了:你还会花钱去买吗?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卖剩的月饼将会在当晚下架,联系厂家进行退货处理。而一般情况下,月饼最终会退回厂家销毁。但是月饼下架的时间,一般都是由公司各自安排,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下架的时间都是灵活处理,没有固定的。
记者走访
有店员称一直卖到11月
一名月饼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各大商超的月饼过了中秋节后一部分会退回原厂家,一部分做打折促销处理,小部分作为员工福利,还有的会作饲料处理。
连日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商超和专卖店,发现确如其所言。大部分月饼礼盒已经下架,其余的月饼打折出售。在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等超市,记者发现,节前堆满在入口处展台的所有月饼礼盒均已撤下。当询问是否还有月饼售卖时,一名超市的工作人员感到惊讶。“月饼是不能长期保存的,超市的月饼礼盒已经在中秋前一天和中秋当天打折出售,剩余的少量月饼也已经作为福利分给员工,现在超市已经没有月饼出售了。”
在奇华饼家店内的展架上,记者发现,仍然摆放着八枚装的鸳鸯奶黄月饼礼盒,共有三种款式,售价均为248元。根据店员介绍,由于今年的中秋节已过,剩下的月饼均按9.2折的优惠出售。当问及还有没有其他月饼礼盒时,店员打开了货价底下的抽屉,发现里面还有众星捧月、八星聚宝等月饼礼盒,但剩余数量均不多。“这批月饼都是8月份生产的,月饼的保质期是90天,我们会一直卖到11月。”店员称。
不少月饼“骨折”出售
在太古汇著名的奢侈品牌半岛精品店内,除了经典的四枚装流心奶黄月饼礼盒,其他月饼礼盒均已下架。该款月饼礼盒的标价为498元,折扣为买一送一。“这款礼盒是我们的传统招牌月饼,口感和味道都比普通月饼要好,一些顾客为了尝鲜,会等中秋过后有优惠才购买,所以我们暂时还不会下架这款月饼。”销售人员称。
相比于线下,线上月饼的折扣称得上是“骨折”。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发现,大部分知名月饼品牌如美心、广州酒家、陶陶居等官方旗舰店均已下架所有月饼礼盒,仅有小部分品牌如元朗荣华、金九等官方旗舰店仍在售,价格也比节前更加亲民,基本降至200元以内。而在一些自营饼家店内,仍然能够买到各种品牌的月饼礼盒,并贴上“特价甩卖”“节后清仓”的标签吸引消费者,例如热卖的广州酒家经典四枚铁盒装月饼,原价183元,现在已优惠到58元。
厂家说法
低脂类月饼一般都可以卖到国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低糖健康正成为月饼的新趋势。根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发布的《2022中秋消费趋势报告》,月饼消费中追求健康的消费趋势,在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当中有不一样的呈现。比如16-25岁年轻用户偏爱含坚果元素的月饼;26-35岁用户偏爱含“阿胶”元素的月饼;36-45岁用户偏爱“低糖”月饼。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月饼行业发展趋势》显示,主打地方特色、新奇口味、国潮时尚和营养健康理念的月饼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一家主打月饼、粽子、花馍、芝麻烧饼等传统食品的食品厂厂长陈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大家更加追求低脂、健康。为求突破,工厂一直想办法让月饼回归食品属性,而不是仅仅在中秋节作为礼品出现的事物。
“比如,我们生产的‘大五仁月饼’,由于是用腰果、核桃仁、松子、芝麻和黑加仑、蔓越莓、葡萄干等作为馅料的。所以,即便在节后,我们还是按原价销售,顾客也认可这种销售模式。很多人还会在节后继续购买,送朋友或者自己吃。一次生产的基本上能够延续到国庆节卖完,卖不完的我们会送给一些机构清库。”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梁贤安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