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区拿出优质“家底”,激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珠江,从古至今是广州的母亲河,沿岸的变迁是城市经久不衰的有力见证;岸线,对于广州这座“因水而名、因港而兴”的城市来说,是最重要的开发资源。“十四五”期间,广州提出要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打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瞄准这一目标,广州各区拿出最优质的“家底”,激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广州国际金融城将着力以金融业为发展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内芯,现代商贸、高端专业服务业、新兴产业作为“数字+”赋能的重点产业,构建“一核一芯三翼”产业体系。到2025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700亿元。
——《广州国际金融城“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
过去,一家企业从拿地到项目竣工,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如今在海珠,可以缩短一到两年时间。
——海珠首创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成效
全力构建最具活力的广州CBD升级版,全力打造最具实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领区,全力建设最具魅力的“珠江国际慢岛”,打造未来十公里黄金岸线。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进珠江黄埔段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
“经济引擎”珠江新城旁再筑“数字新城”
夜幕降临,透过灯火辉煌之处,可看到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所在。
在珠江畔,最引人注目的是珠江新城。作为天河区乃至广州市的经济引擎,天河中央商务区2020年GDP已经突破3000亿元,占广州市的1/8,占天河区的3/5。天河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构筑“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两轴指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轴、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轴;两带指临江高端经济带、中部科技创新带;多片区指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含天河高新区)、天河路商圈、沙河片区。
其中,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聚焦金融核心、数字赋能、场景应用示范以及产城融合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综合金融中心、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引领区、珠江滨水活力典范区“两区一中心”发展定位。广州国际金融城将着力以金融业为发展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内芯,现代商贸、高端专业服务业、新兴产业作为“数字+”赋能的重点产业,构建“一核一芯三翼”产业体系。到2025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700亿元。“十四五”时期,天河区将着力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116个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超1800亿元。
另一方面,2020年,广州国际金融城整体纳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数字经济“1号文件”中明确,广州国际金融城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在市层面的发展导向下,天河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将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作为天河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特色方向。
广州国际金融城产业规划提到,广州国际金融城数字经济发展定位是做大做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数字型、科技型总部集聚,联动天河智慧城、科韵路软件集聚区,共同打造数字技术产业化集聚区。通过“数字+”赋能金融、商贸、文化、高端专业服务业等,促进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推数字技术应用的良性互促格局,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琶洲核心区锋芒初显推动经济发展新突破
前航道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最大的“潜力股”则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广州试验区”),其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全球优选地。
其中,琶洲核心片区已经初显锋芒。目前,仅琶洲西区就引入了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28家领军企业,落户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867亿元。海珠提出着力加快琶洲试验区建设,发展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培育消费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高楼背后,凝结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下称“海珠区分局”)总工程师赖丽娟为首的一批规划服务官的汗水。过去,一家企业从拿地到项目竣工,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如今在海珠,可以缩短一到两年时间。
这得益于海珠首创的一套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早在2018年,海珠在全省首创首席服务官机制,变政府办事人员为服务人员,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服务。这一机制出台当年即被写入广东省委、省政府《民营经济十条》全省推广,并连续两年被纳入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复制推广清单。2021年以来,首席服务官跨越升级到2.0版,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建设、规划、司法、教育、医疗、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更高了、服务更好了,营商环境自然就优了。”赖丽娟告诉记者,在海珠区分局,现在人人都是企业的首席规划服务官。“有事可以直接找我们,我们就是企业的服务员。”这是赖丽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企业拿地、规划、建设,其中涉及流程繁多、材料复杂,而首席规划服务官作为海珠区首席服务官体系中的一环,一改曾经多个端口等审批材料的模式,为重点发展企业、产业用地项目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
鱼珠“上链” 三大片区划定 写就东部滨江“水文章”
继续顺着珠江向东,如今鱼珠片区已获国家批复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为进一步做好“水文章”,黄埔也提出统筹划定黄埔三大重点片区:临港经济区(包含长洲岛、洪圣沙、大吉沙、大蚝沙等江心岛屿)片区、生物岛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片区。以广州东部滨江高端商务休闲发展轴联动江、港、岛、岸、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珠江黄埔段形成“一轴三片区多组团”的新空间格局。
今年8月9日召开的广州市黄埔区委全会,就推进珠江黄埔段沿岸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并审议通过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进珠江黄埔段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下称《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意见》与《工作方案》。
会议提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积极做好“水文章”,全力构建最具活力的广州CBD升级版,全力打造最具实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领区,全力建设最具魅力的“珠江国际慢岛”,打造未来十公里黄金岸线。
《建设规划》系统梳理了珠江沿岸土地资源,统筹划定黄埔临港经济区(包含长洲岛、洪圣沙、大吉沙、大蚝沙等江心岛屿)片区、生物岛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片区三大重点片区,着力打造滨江商务组团、人工智能数字创新组团、生物医药研发组团、现代农业科技文旅组团、智能制造合作园区组团等重点组团,以广州东部滨江高端商务休闲发展轴联动江、港、岛、岸、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珠江黄埔段形成“一轴三片区多组团”的新空间格局。
《实施意见》提出,珠江黄埔段沿岸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总体战略定位,并从都市、生态、人文、创新四个方面明确首善和美的广州东部客厅、秀丽宜人的岭南生态样板、魅力无穷的湾区人文港城、智慧友好的国际创新高地功能定位。对照“十四五”规划,分2023年、2025年、2035年三个阶段明确珠江黄埔段的发展目标,最终全面建成集中展示国际大都市和湾顶区域发展能级的世界一流滨江区域。
后航道重大平台串点成线融入发展大局
让我们将目光从前航道移到后航道。
近期番禺首次提出以创新引领为核心打造沿江经济带,结合此前番禺提出的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沿江经济带是番禺提出的新概念,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是番禺的八大中心工作之首。
“双带”目的是将珠江沿岸的广州南站地区、万博长隆片区、大石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园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大学城、番禺汽车城、东部莲花湾等重大平台串点成线,融入到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局”中,拥抱更加靠近广州中心城区的珠江沿岸地区。
当昼夜流转的时间刻度,投射在万博商务区这片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每一个时轮里,都演绎出活力不息的故事。上午9时,宋麒峰在万博商务区开始一天的工作。作为一位跨境电商的老板,因为热爱和梦想,他毅然走上创业的道路。“刚开始,我看到电商行业前景很好,结合营商环境与地理因素,最终决定在万博商务区扎根,这里偏年轻化的整体环境更有利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加上广州大学城人才资源的加持,为公司源源不断地输入优秀青年,这也是公司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宋麒峰表示,在万博商务区创业的5年里,越来越肯定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看到万博商务区飞速发展,无论是地铁、隧道的开通,还是摩天大楼的建造,都带动了万博商务区的营商环境一步步变好,“近几年,我身边的朋友也看到了万博商务区的潜力,陆续把公司搬到万博商圈,或在周边工作、置业生活,这也侧面反映了万博商务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经过10多年精心打造,万博商务区作为广州新CBD,向上提升“番禺高度”,而地下这里同样打造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世界”,向下增加“番禺厚度”。万博商务区总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548万平方米,被授予全省首个基金小镇称号,建成规模国际领先的超大型公共地下空间及粤海广场(天河城)、番禺万达广场、四海城等九大主体项目。目前万博商务区共有11栋150米以上的高楼,其中6栋200米以上,已吸引了欢聚时代、携程、海大集团等多家500强企业的进驻,成为广州番禺经济增长的新极点。
西航道周边多“流”汇聚发展可期
西航道同样呈现出拥抱珠江的趋势。
白云区提出,依托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西岸等重点平台,结合白云区西部科技走廊建设,全力将西航道沿岸打造成产城融合、产研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华为研发中心最终选择了广州西岸的罗冲围,为西航道沿岸发展注入新动能。
因为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的重磅落户,广州西岸从走进人们视野伊始,便备受期待。近年来,白云区在推动其建设上不遗余力,一方面是相关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另一方面是产业布局逐步清晰,加之借势广佛全域同城化与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广州西岸的未来不可限量。
2020年12月,华为公司竞得华侨糖厂地块,华为广州研发中心落户白云区松洲街,由此拉开了广州西岸的建设大幕。2021年,白云区铺开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周边路网建设、研究启动周边城市更新、谋划周边闲置低效土地整备,积极协助华为方面开展规划报建,协调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废旧码头改造,推动华侨糖厂地块提前数月交地,有效保障了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交地即开工”的目标。
就目前而言,广州西岸的发展空间仅仅是打开了一个小口。其广阔而待发掘之处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周边的技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等发展资源,实现片区繁荣。
广州西岸东侧的广州白云站会吸引大量商流客流,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更东边的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新城总部可为广州西岸在总部经济、产业设计方面,提供城市功能及产业链条方面的空间辐射及产业互补。
而北侧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主要发展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数字创意等产业,可为广州西岸在产业链条上形成新一代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与产业融合。
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广州西岸位于广佛同城的桥头堡,西联佛山,东邻广州主城,向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向北辐射泛珠三角乃至全国内陆地区,是广佛同城产业流、交通流、信息流融合的关键节点。在这里,更有可能在“科技—制造”领域探索广佛协作的新路径,抑或能串联广州白云站、白云新城,打造立足湾区、面向国际的广佛现代商贸发展轴。
白鹅潭带着千年商都历史底蕴“再出发”
广州“因水兴城,依水而建”,一条珠江穿城而过,带来发展机遇,也积淀形成了独具风情的岭南文化。面向“十四五”,荔湾区将统筹推进“一带两区”建设,进一步高标准打造广州西翼CBD(中央商务区)、千年商都RBD(休闲商务区)、岭南生活CLD(中央生活区)。
荔湾区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作用,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
在荔湾发展格局中首位度最高的白鹅潭商务区,囊括了荔湾沿江岸线的绝大部分。商务区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和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面积约36平方公里。无论是十三行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白鹅潭两岸都是广州商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今,白鹅潭保留了中心城区沿江范围稀缺的可开发产业用地,成为荔湾区未来发展主引擎。白鹅潭商务区已进入项目建设高峰期。不仅江岸的“颜值”今非昔比,天际线也将勾勒出城市现代化的风景线。目前,“鹅潭一号”T1栋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在今年底实现全面封顶,建成后将作为骆驼服饰在华南地区的总部。未来,白鹅潭将呈现全方位景观,融合岭南自然水文、历史人文要素,绽放出独具魅力的城市风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犹如一座“巨轮”承载着岭南文化艺术瑰宝,这座广东美术馆、广东文学馆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三馆合一”项目,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预计明年8月竣工。
远望江岸,白鹅潭的新地标正在重塑城市界面。今年,白鹅潭重点项目聚龙湾再添光环,荣获中国首个SITES铂金级认证,该奖项是国际公认的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场地建设和运营认证体系,意味着聚龙湾的建设理念获得该体系的最高级别认可。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老仓库、旧码头并没有被时代“抛弃”,在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下,世界级滨水活力区呼之欲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图片: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