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日,佛山市召开城市“畅通工程” 暨“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2年佛山市关于破解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道路景观和城市形象等方面突出问题工作成果,透露2023年交通路网计划。
据介绍,202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按时保质完成城市“畅通工程” 40项任务,“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190个工程类项目、347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年大变工作目标。2023年,佛山将深化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和“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工作,为佛山营造更加畅通、更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打通堵点:打通36条断头路,交通路网持续建设
据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赖紫宁介绍,2022年,按照“内通外连”的总体思路,全市共打通36条“断头路”,通过优化片区道路网络、连接跨区走廊、打通跨市通道,进一步了提升路网连通性、可达性,推动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助力高质量发展。
其中,禅城区澜石二路通车,提高了老城区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南海区华成桥的建成,强化了周边产业发展优势;龙翔大桥的建成,进一步搭建起禅城、南海、高明区协作发展的桥梁;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建成通车,助力广佛同城、融通湾区交通基础。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李潮表示,打通“断头路”突破了佛山市关键走廊、重点区域之间的瓶颈障碍,为持续高效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优化交通内通外联和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今年,佛山将计划打通13条“断头路”,主要包括:禅城区南庄大道东延工程、南海区泰山路建设工程、顺德区龙盘北路东延线工程、高明区泰和路建设工程、三水区北江大道南延线工程等。目前,13条“断头路”目前已全面启动建设。
关注民生:健全综合交通体系, 推动佛山地铁3、4号线建设
在提升城市品质生活方面,佛山持续构建健全“轨道+公交+慢行”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加速发展轨道交通,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后通段、3号线首通段相继通车运营,佛山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运行。
此外,不断优化公交服务,全市新建公交站场面积7.66万平方米,新增、优化12条公交地铁接驳线路,实现“零距离换乘、无障碍接驳”。开通校园定制专线166条,全市投放“共享校车”40辆63班次,学生出行更便捷。持续完善非机动车专用道,全市完成935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道建设,专用道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便捷性全面提升。
据佛山市轨道交通局副局长杨靓毅透露,2022年,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新增57公里,总里程达到了127.3公里,佛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全国第36位跃升到第23位,佛山轨道交通正逐步实现从单线运营向网络运营的跨越。接下来,佛山市轨道交通局将加快推动3号线在建段、4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助力全市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中旬以来,佛山地铁日均运送乘客达到41万人次,其中2号线日均9.7万人次、3号线日均8.6万人次。轨道交通的吸引力日趋增强,佛山市民的出行更便利、更快捷、更绿色、更多样,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景观提升:擦亮城市“新”名片,完成187处桥下空间改造
2022年,《佛山市“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方案》提出的190个工程类项目、347项工作任务已顺利完成。全市187处桥下空间惊艳亮相,激活面积高达358万多平方米,超过40个千灯湖湖体面积,实现“每月小变、半年中变、一年大变”目标。建成34处市政公园,充分展现城市魅力。
目前,平胜大桥、佛陈大桥、东平大桥、澜石大桥、石南大桥等桥下空间项目,成为点缀东平河水岸的熠熠明珠;广佛江珠高速桥下的南海桂城极限运动公园、融通路全民健身公园、大沥网球主题公园、联安桥下全民体育公园、海八路桥下人文景墙项目,打磨成珠、串珠成链,形成城市运动休闲长廊。
李潮指出,2023年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深入推进“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与景观提升行动,全年计划完成不少于29个桥下空间项目,通过建造一批富有特色、融合文化、绿色低碳的桥下空间项目,建设精细美城市,打造一流宜居宜商环境。
增设车位:新增停车位12万个,特殊路口精细治理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停车难纾解工程”,以补齐佛山停车管理方面的短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缓解“停车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表示,2022年,佛山市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新建成立体车库17个,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周边道路设置10条夜间临时停车试点路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医院周边停车设施建设,推出医院“停车空位查询服务”,群众停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学校周边片区和重要路口开展精细治理,实施了“智慧潮汐车道”、临时停车场等治理措施,在重点路口增加进道口、增设蓝色公交共停区、实施借道左转,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全市滚动开展标志标线大排查,统一规范制定标志标牌,完成了834块指路标牌和1274处标志标线整改,让驾驶人认得清、看得懂、行得通。
为了提升路网通行效率,交通信号灯的科学性、合理性十分重要。2022年,佛山市公安交警部门在绿景路、桂平路、容桂大道、云东海大道等路段共建设了10个自适应控制路口,路口交通信号时长实现根据车流自动调整;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交通仿真技术,对季华路、魁奇路、岭南大道等主干道的配时方案进行了精细优化,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配时方案,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在里水大道、红旗路、西南大道等路段建设了5条干道绿波带,通过精细控制邻近几个路口的信号灯时间差,使机动车可以一路绿灯通行。此外,精细化设置路口全方向待行区,每个信号周期可增加20辆以上的通行车辆,通行效率提升约19%。
李潮表示,今年,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将从停车位供给、停车收费车位智能改造、科学规划停车场三方面着手推进解决“停车难”问题。第一,持续推动停车位的有效供给,提高停车资源使用效率。2023年将新建不少于11个立体车库,并且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7.5万个,尤其在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5000个。第二,今年将全面完成路内停车收费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同时建成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停车服务。第三,全面细致分析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的数据,为各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并进一步完善全市停车管理的政策。
文、图/新快报陈雨墨 通讯员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