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广州是英雄城,红棉是英雄树。“英雄花开英雄城” 2023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将于3月1日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正式启动。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全市各地联动承办。
藉此,新快Plus即日起推出红棉创意文化系列报道,木棉红·广州红·中国红,讲好红棉故事,讲好广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内容包括:识红、赏红、拍红、画红、写红、秀红、创红等,体验红棉旅游线路,征集红棉艺术照片,推广书画家的红棉画及书法作品,宣传红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催谷红棉题材的文创商品等。
今天,为助力“英雄花开英雄城”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画家李晓白画一幅小品供展出,希望能够给青少年认识英雄花、了解英雄花、学习画英雄花做出一些引导。
“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这是《广州好》词集中的一句,朱光市长曾经说广州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使他无限热爱,所以写了不少广州风光,这一句也成为了许多人对木棉花的印象,并对其精神品格进一步认知。
李晓白也同样如此,每次提笔画红棉时都会想起这句诗。红棉令儿时的李晓白印象深刻,红棉落地有声,常常一觉醒来便觉满地红,这时,他就会和小伙伴一起捡来晒干煲粥或者做五花茶。也因为对红棉的好奇,他和其他小朋友打赌,在深夜起床跑到红棉树下待了一夜,他说,虽然年纪很小,但在黑咕隆咚的夜里听红棉声音的那种感觉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后来李晓白长大了去参观红棉展,看到并学到了很多,无数优秀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在以前的画作里,李晓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笔墨,在关山月的《农讲所》里看到了木棉花朵的鲜艳和生机,看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看到了用笔苍劲有力;在陈子毅的《岭南春》里看到了喜鹊落梢头,画面灿若云霞,看到了永不褪色般英雄壮烈的气节,看到了文化传统笔墨纵横;还学到了林丰俗画里红棉的挺拔和精气神……每一棵树都有每一棵树的精神,每一幅画都有每一幅画的风格,但是李晓白认为不应该一味迎合,还是应当传承好纯粹的传统技法不被污染,画出英雄气概。
“故事性与观赏性是并存的,我们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是为了更好展现木棉的英雄气概。”李晓白的画里,红棉是主角也是配角,不过无论如何都总是扣着革命的主题,不管是农讲所、烈士陵园还是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木棉都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常常作为岭南特色而出现。
“我对画红棉没那么熟练时,一定会先练习一下结构和用笔,慢慢体会神韵。”李晓白画红棉并不多,但是他觉得慢慢总结总能摸索出路子,进而形成个人的风格,所以观察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正是三月木棉花开的好时节,李晓白也会带上学生游春赏花、写生作画。
走在广州城,抬头就能看见,低头也能,在绘画之外融入每个人的生活里。“木棉花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很多人都画,但画得好不好取决于个人对英雄花的理解,其次才是干湿、浓淡、虚实,这是与画家个人修养环环相扣的。”李晓白说。
一枝探春,花虽两三朵,仍气势浑然,形相似,神相同,小品里的英雄花正与春天一起降临英雄城。
这幅画一经传播就收到了“神韵很足”这样的评价,对此,李晓白说,“这种小品不需要那么多层次,仅一枝足矣,也许大家认为的神韵,一方面是画出了‘形’符合人们心中苍劲的树干,另一方面是显出了‘神’,即红棉向上的精神。”
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在《英雄花开——岭南名家画红棉主题展》的导赏中写到:李晓白画木棉之作《三月正春风》,无疑是兼融了南北艺术审美风格,其刻画前景,细枝轻花,枝干淡墨构勒皴染,花朵敷色清雅,在中景沧桑厚重的主枝干衬托下,显得更加轻松自如,婉转轻柔,而透过以山水“斧劈”之法表现的主枝干,“远景”依然是空灵淡雅的红棉花枝。明显的前中后,构成了有机的三重奏,不但在婉约的美感中呈现出有铿锵有力的节奏美,同时兼具了山水画的深远。
李晓白对于木棉的艺术处理是有着多层次的,他认为画家必须要有主观的处理手法,不仅要有红彤彤的氛围,也要有节奏和色彩的对比,“以前一些老画家说过,竖着的树干不好构图,大多会隐蔽起来,而巧妙地选择横枝来‘破构图’,这样就可以与随意垂下的纸条相映衬。”李晓白在艺术的这条路上总是不断学习进取的,于是画里也有了枯与润、浓与淡的相宜。
岭南山脉绵延,一眼便能看见挺拔的木棉,漫山的绿意当中,山水相映,游人相乐,木棉开得特别、开得热烈,即点缀一种山水,也撑起一片天地。
对于李晓白来说,郁郁葱葱山林里的那一点红,更多是作为地方特色的存在,让人一眼便知身在岭南,红棉作为广州市花,山野的英雄花同样色彩惊艳,树干挺拔。
这一幅是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的“古榕簇红棉”,历经百年沧桑,遒劲的树干生长在一起、穿插在一起,已经很难区分谁是谁的那一部分,李晓白一眼便震撼了,古榕与红棉两棵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力之顽强,见过的人无不感叹这一奇景,更是作为乡村旅游点引人向往。
【画家简介】
李晓白,1958年2月生,祖籍广东新会,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广东省书协理事;广东省中国画会理事;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广州市白云区文联副主席;广州市白云区美协主席。
【作品赏析】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