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
新快报讯 9 月 8 日上午,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在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揭牌成立,未来将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负责有关场馆的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旅游推广、文创开发等;负责西汉南越国史、南汉国史、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广州城建两千年发展史等相关学术研究。建设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海丝城市文化品牌,助力广州海丝申遗。
三大遗址、六大基本陈列、三个临时展厅,提供多样化参观体验
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合共占地面积近 4.5 万平方米,下辖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状展示三大遗址,设有六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博物院文物藏品丰富,在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达 245 件 / 套。
南越王宫博物馆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核心,基本陈列为"岭南两千年中心地",下设四个常设展览:"南越王宫""南汉王宫""名城广州二千年"以及"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它们与原址保护展示的考古遗迹相结合,充分展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广州 2200 多年的历史积淀。
以南越文王墓为核心建成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由主体陈列楼、综合陈列楼和古墓保护区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包括南越王墓原址和"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专题陈列有"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
1+1>2 强强联合,实现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 11 个部门,分别是办公室、安全保卫部、人力资源部、文物保护部、藏品管理部、陈列部、研究部、公共服务部、宣教文创部、考古部和信息资料部。成立后,将"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负责有关场馆的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旅游推广、文创开发等;负责西汉南越国史、南汉国史、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广州城建两千年发展史等相关学术研究"。
设立的 8 个业务部门中,文保部、藏品部和考古部相辅相成。文保部针对南越文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对遗址本体实现日常监测和巡查;引入社会上具有文物保护资质的相关机构,对遗址本体实施日常维护保养;针对遗址已经发生的病变进行主动介入,开展病变原因的综合分析研究并实施保护措施。藏品部负责整理、保管和研究两个展区收藏的大量文物,这些文物资源在年代、类别上存在着互补互证的关系,此次合并为接下来的文物研究工作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格局。考古部则针对王宫展区大量考古成果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研究,这为进一步揭示南越国时期至近代的广州历史面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潜力,为博物院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持续输出的学术资料。
在原两馆陈列研究部的基础上分设陈列部和研究部,研究部的设立在强化博物院的研究职能同时为展览的举办提供学术支撑,陈列部则偏重于展览的前端执行部门,在展览策划、大纲撰写、空间设计、辅助配套等方面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以此为基础,在陈列研究方面,依据南越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文物特色,从不同角度探寻南越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间的联系,打造更多契合遗址博物馆主题的原创展览,如以"汉代诸侯王系列""中国名窑瓷器系列 ""岭南本土文化系列"为架构的古代中国主题展览,同时聚焦地域特色与海丝精神,引进具有相关联文化元素的展览等。
新设立的公共服务部,负责日常的讲解、服务台、门岗等一线接触观众的工作,公共服务部将对标文旅行业最高服务标准,形成行之有效的博物院公共服务体系。未来,在两大展区原有的"南越工坊"手工教育活动、"御前小学堂"暑期活动、"南越汉风文化节"传统文化活动等品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南越文化品牌教育体系。充分挖掘两大展区文物内涵与特色,打造文创精品,设计生动活泼、兼顾趣味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南越王博物院" IP "形象,激活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院徽和院名字体体现"美美与共"
博物院标志主要由院徽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图案与"南越王博物院"六字组成。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出土于南越文王墓墓主赵眜丝缕玉衣的面罩上,为圆璧形,以圆圈分隔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游龙,两爪及尾部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凤鸟,立于龙爪之上,鸟冠及尾羽均为卷云纹,把外圈上下填满,构思奇巧、气韵灵动。龙凤沟通呼应,构图完美和谐,正体现两馆融合为一,共同谱写岭南文化之光。
南越王博物院院徽和院名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院名"南越王博物院"字体,分别从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集出。其中前五字"南越王博物"取自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南越木简,,最后的"院"字自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分别集出笔画进行重组,并美化字形结构而成。院名文字隐喻了南越国由秦至汉的发展历程,也蕴涵了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全新的"南越王博物院"院名标识,兼具历史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是两馆浑然一体、携手奋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写照。
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激活南越文化
在揭牌仪式中,南越王博物院与广汽研究院联手打造的"南越魔盒"惊艳亮相。它是以广汽集团重磅打造的 Magic Box 智能移动服务概念车为基础,依托广汽研究院在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与博物院所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而共同开发的实体汽车形态的"移动智慧博物馆"。这在国内文博界与汽车界都开辟了先河,也是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在智慧博物馆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未来,"南越魔盒"将在完善内部功能及外观后,开进社区、学校、偏远山区,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移动智能观展"新体验。
观众体验"南越魔盒"
助力海丝申遗,擦亮岭南名片
9 月下旬,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 27 个城市举办的"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将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办,这是博物院成立后的首要工作,目前博物院的展览、宣传、教育、文创都紧密围绕这项工作展开。
南越文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六大史迹,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银盒、金花泡、船纹铜提筒、乳香和象牙等海丝珍宝见证了两千多前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两千多年来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上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荣历史变迁的重要历史见证。南越王博物院将依托遗址与藏品,在通过广州海丝史迹点深入研究广州两千年来海上对外贸易交通历史的同时,将视野扩展到海外发现的中国输出文物上,进而更全面深入地研究中西交通贸易带来的文化交流。同时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相关研究专著;打造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深化馆校合作,推动、创新与社会力量的融合发展,拓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渠道;设计制作相关主题文创产品,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渠道,对海丝文化进行重点宣传推广。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胡田甜 黄巧好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