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为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题字
去年6月,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开馆,广州市民又多了一个陶瓷艺术赏玩的去处。据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馆长李群芳介绍,美术馆创建的初衷是考虑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岭南画派创始和发展的重镇;而且广东的高净值人群非常多,但陶瓷美术馆比较少。“美术馆强调当代性而非仿古;强调原创性而非工艺品,艺术馆以瓷为载体,吸引各艺术门派玩瓷。”李群芳告诉收藏周刊记者。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以瓷为载体 吸引各艺术门派玩瓷
传统与当代是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如何师古又不泥古、笔墨当随时代走,是当今中国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命题。李群芳认为,“突破·界限”是艺术陶瓷深耕的内核,因此,去年11月,“突破·边界——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展”在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应运而生。
针对陶瓷艺术,当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人说,什么是陶瓷艺术?材料就是艺术;什么是观念?材料就是观念。“但我认为,陶瓷只是一种载体、媒材,陶瓷材料和工艺只是为艺术呈现的一种基础。没有艺术基因的植入,只能叫工艺,从业者只能叫工匠。艺术却有无限种可能。”李群芳表示。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这是清初艺术家石涛力主创新的呐喊。艺术的当代性就是要打破边界,产生视觉冲击。让艺术去贵族化、去技术化、去门槛化。人人都可以艺术,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创新工作者,不受媒材之分,不受时空限制,不受传统桎梏,去彰显个性与激情。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也是岭南画派创始和发展的重镇,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建馆的初衷不仅是如上两个原因。“广东国油版雕画种丰富,佛山陶公仔多但艺术陶瓷不多……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高净值人群多,美术馆多,但陶瓷艺术馆少。”在李群芳看来,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要体现陶瓷的当代性而非仿古,强调原创性而非工艺品,艺术馆以瓷为载体,吸引各艺术门派玩瓷。
挖掘传统文化 打造民营美术馆品牌
“艺术陶瓷是工艺美术范畴,我们要推广艺术陶瓷,就是要以瓷为美,让更多喜欢艺术的人以瓷为载体,在瓷(胚)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书法),把陶瓷工艺留给我们来完成。”李群芳告诉记者,这些艺术品最后都是景德镇各个工艺流程的工艺师来协助完成。
陶瓷工艺俗称七十二流程,成瓷有“三分人巧,七分天成”之说。有“十窑九不成”的称号,成功率低。一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呈现,背后有制瓷人的辛酸和诸多的付出。陶瓷同时也是“火”的艺术,所谓“入窑清一色,出窑千万彩”,这些都充分说明制瓷工艺之复杂。
据介绍,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隶属于武冠实业集团,而武冠实业集团旗下的“蓝波湾”子品牌创办于2003年,是集传统文化、旅游、展览、艺术品创作投资与互联网大融合的新业态,蓝波湾已在上海、广州、深圳建馆设窑,方便爱好者就近玩瓷。
“从深圳开始建馆至今近四年,举办活动数十场,我们在上海、广州配炉、建窑,敢于从景德镇走出来,充分说明有工艺自信,有方便他人之心,有推广艺术陶瓷之志,目前计划在海南和北京建馆。”李群芳透露。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就美术馆的发展定位说过:“过去的美术馆,比较多地停留在展示,展览只是美术馆的基础功能。但实际上美术馆要从发展这个方面来看,美术馆本身的功能就包括研究功能、教育功能、收藏功能、宣传功能、体验功能,以及对一个地区的美术推动,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
李群芳认为,什么是原创?既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就是原创,就是艺术。“梅兰竹菊一辈子,渔樵耕读世代传;名仕把酒来言欢,侍女羞涩闭月花。”这首打油诗是对那些保守、顽固艺术派的概括,对那些过于师古而泥古所谓艺术的鞭挞。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长杜佐祥表示:“希望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提升与当代艺术的品质,在传统与创新融合上,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上,让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真正成为广东民营美术馆的一块品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块高地。”
链接
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泥堂艺术小镇,展馆面积近5000平米,主营艺术陶瓷、环境空间装饰陶瓷、国油板雕绘画、篆隶楷行草书法作品,为藏家和市民提供融合性、收藏性、体验式艺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