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 月 6 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矛盾化解一站式,多元解纷显身手"——广州法院十大调解案例、十佳调解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广州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成效,发布了十个调解典型案例。记者获悉,2017 至 2021 年,广州全市法院诉前调解纠纷 65.45 万件,诉前调解成功 37.1 万件。
本次发布的十大调解案例,分别是:5G 助力,光速解纷—— 4 亿元借款纠纷一日内化解;证券调解专业化,股民权益得保障——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专业化解于诉前;一案链接三程序,解纷方式再拓展——买卖合同纠纷零成本化解;执前调解降成本,司法确认促生产—— 1.6 亿元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执行前和解;市场化调解见成效,司法确认止纷争——商事合同启动市场化快速解纷模式;一案作示范,化解百余案——跨境电商平台网络信息买卖合同系列案示范性化解;党政牵头,"法院 + 司法 + 侨联"多方联调——某涉侨服装批发市场 210 个档口群体纠纷平稳化解;港澳特邀调解,服务湾区建设——港籍特邀调解员省内首次成功化解涉外涉疫情商事纠纷;"云调"解纷减诉累,疫情防控不聚集—— 134 名工人诉百某服饰公司劳资纠纷;道交调解室显身手,线上解纷保平安——道交纠纷全流程线上快速化解。
记者了解到,这十大案例涵盖民间借贷、货物买卖、融资租赁、在线教育、场地租赁、欠薪欠资等各类纠纷,通过灵活应用多种创新解纷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如" 5G 助力,光速解纷—— 4 亿元借款纠纷一日内化解"一案,广州中院将 5G 智能虚拟法庭、5G 庭审本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充分融入多元解纷工作,当事人无需往返于调解组织和法院,一日之内完成调解、听证、当庭确认、电子送达等程序。
通报指出,广州中院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工作上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广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振介绍,近年来,广州法院先后印发 18 份涉及多元解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村社等建立 139 个法官联络站(派驻点),形成"法官进社区"新型工作模式。法院内设劳动争议、道路交通、家事纠纷等 12 类 75 个调解室,同时搭建并完善广州法院在线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全市法院 30 个人民法庭、182 个基层治理单位全部入驻,形成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网络。
广州法院还建立了全市两级法院调解名册,在册 225 家调解机构、2654 名调解员,专业范围涵盖法学、医学、管理学、金融学、心理学等领域,实现对商事、家事、涉外等领域纠纷调解的全覆盖。另外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港澳籍特邀调解员制度,全国首邀香港执业大律师调解涉外商事案件,全国首设涉外、涉港澳专家委员会,全国首次实现粤港澳三地在线跨域解纷。
此外,广州法院率先推动全省建立律师接受委托代理时告知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机制,引导当事人在立案前及诉讼过程中参与人民法院及其特邀调解机构组织的调解。强化调解前置,基层法院标的额在一千万元以下的案件原则上适用调解前置程序,将家事、医疗、消费、劳动争议等 9 类涉民生重点领域案件全面纳入调解前置程序。
吴振表示,接下来,广州法院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提升解纷效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解纷需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为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传递法治温度。
发布会上,还公布了十佳调解员名单,他们分别是: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张劲,广州市司法局派驻专职人民调解员张敏,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司法所所长、凤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马胜佼,广东芳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兰,广州公益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中级调解员陈巧燕,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华南大区负责人覃春妍,广州市荔湾区妇联婚姻家事调解委员会委员谭致敏,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满玉,礼德齐伯礼律师行合伙人李连君(中国香港),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旺城西社区兰姐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吴兰香。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喜茵 通讯员 张雅慧 刘莹莹 林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