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布,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六项成果获奖
新快报
2022-4-16 11:29

新快报讯 4 月 15 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 2021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共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 项。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是广东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的最高荣誉,主要授予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北部湾大学共同完成的成果"南海海洋环境预报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彭世球作为获奖代表参会。基于该项成果建立的"南海海洋环境实时分析与预报平台"并在多个业务部门和保障单位推广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广东省经济建设与减灾防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获奖代表彭世球、朱照宇领奖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周国逸团队的研究成果"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改变对水资源的调控机理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成果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在全球五大洲和重要流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森林水文学的发展,助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照宇团队的研究成果"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及其早期人类演化新发现"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研究成果使蓝田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早人类活动地点之一,促使科学家重新审视早期人类起源和迁徙重大科学问题,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中国黄土研究拓展了"黄土 - 古土壤 - 古人类遗迹序列"新路。

作为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浩然的"复杂长链有机固废热化解构与提质重构响应机制"项目,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构建以目标产物为导向的分级热解、催化热解、化学链气化多手段分阶研究新途径,形成热化解构与提质重构相互响应机制;提出三相产物增值增效新途径,创新完善"原料指纹图谱识别 - 解构重构响应机制 - 产物二次增值增效"全链条理论。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以热解、气化为核心热转化与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突破及应用推广。

此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该院吴新宇团队和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全自主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构建了通用机器人自主移动服务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机场、户外园林等领域。该院张鹏团队、深圳市艾科赛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深圳院共同完成的" 3D 打印个性化骨缺损修复植入体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系列产品的临床转化和应用对于解决重大、疑难性的骨科、颅颌面外科组织功能重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责编:梁美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协议授权转载联系:(020)87133906。
推荐阅读
广东省公安机关集中销毁非法枪爆物品
新快报
2023-9-19
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闭幕
新快报
2023-9-13
7-8日广东省大部仍有强降水需注意防御强降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新快报
2023-9-7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 © 广东新快报社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 8713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