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文字到熊猫头, 表情包走过40载春秋
“激动”“好兴奋”“超开心”“爽到飞起”“棒棒的”……10月31日,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得知科技工作者陈明城获奖的那一刻,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刷起了满屏的表情包。原来,科研人员也爱斗图。
不只是科研人员,近年来,随着网络新梗的出现,历史文物、卡通动漫、明星网红等都没逃过表情包。“三点几,饮茶先啦”“欢迎欢迎!”“姐妹齐心其利断金”“你相信光吗”……在网友的制作及传播下,一些热门形象如熊猫头、小黄脸、蘑菇头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其实,早前的表情包比“熊猫头”图案简单得多。若追溯到1982年9月19日,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创造的微笑符号“:-)”,表情包今年已迎来40岁生日。多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表情包装点着网民生活,并与生活发生了许多奇妙的碰撞。
使用
让沟通变成亲切的你来我往
国际知名的符号学、品牌和沟通领域专家马赛尔·达内斯所著的《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中提到,2010年,上百个表情符号通过了标准化处理,表情符号的广泛普及因此成为现实。
当下,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由校园步入职场,从活跃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聊和朋友圈,再到逢年过节热衷于拜年贺喜……表情包的使用人群和场景正不断扩大。有市民表示,可爱风的猫猫狗狗逐渐“占领”了聊天界面,更迭较快的表情可以“装装嫩”“卖卖萌”,将生硬严肃的“收到、好的、谢谢”变成亲切的你来我往,这其中表情包功不可没。
有重度爱好者试图拉家人入坑。市民阿面说,她是表情包的重度使用者,使用表情包大概有4年了,她成功将家人朋友带入“坑”里,一起玩转表情包。起初,阿面偶尔会使用表情包,到了2020年,她逐渐成为重度爱好者。聊天中说几句话就要夹带表情包,发朋友圈时,也会截取一张表情包作为配图。比如,在2020年元旦,她发了一个表情包界的网红小孩弹跳的表情包,上面配字“反弹”,她说,当收到新年祝福时,自己会配上“反弹”的表情包,并送上祝福语,让大家共享欢乐。
陈阿姨说,她就是被亲友拉入坑的人。她每天早上买完菜后,大约9点,会将“早上好”的表情包以私发或群聊的形式,发送给各位亲朋好友。以前,喊女儿来吃饭时,她需要大声喊几遍才能“抓到人”。而现在,她会发送一个穿着围裙、敲着锣、喊着“开饭啦”的表情包。她说,相对于用手写输入法写字,发个表情包更加方便快捷,小孩看着也开心。
校园恐怕是表情包最活跃的地方,搞笑类表情包尤其受欢迎。市民小钟说,上学时,列表里都是搞怪、动漫等画风的表情包,配图文字也大多是调侃和戏谑类型的,甚至有时候会把朋友的丑照制作成搞笑表情包发给他们。在他看来,“表情包也是因人而异的,好朋友之间有共同的爱好,也互相开得起玩笑,有了表情包来活跃气氛,聊天打趣反而更加自然。”
从校园步入职场的人则认为,表情包是部分打工人的每日表情写照。于某些打工一族而言,表情包是自己内心的晴雨表,小钟同学便是其中一位。从周一早高峰三号线出站的小钟同学,再一次拥有了双脚沾地的感觉。去年刚毕业的他还没习惯挤成“柿饼”一样的通勤,于是拿起手机在朋友群中连发三个“无奈”“怒吼”“想哭”的猫猫头表情,用以记录这个瞬间的抓狂心情。到了公司,写不完的PPT,开不完的会议和处理不完的报表数据扑面而来,小钟直呼“裂开”。下午3点,工作进行得差不多,小钟顺势给同事发出一张“三点几,饮茶先啦”,于是拉着同事下楼摸鱼。他说:“有时候不用过多言语,一张表情包便可使二人意会。”
创作
自制表情包打造专属IP
多数网友的表情包取自于网络,然而也有部分网友开始制作表情包。比如,曾叔会用社交软件中自带的表情合成功能,通过关键词的检索以及挑选符合使用的表情包。他在聊天和斗图中切换自如,也会将制作经验分享给朋友。
日常中,在需要给家人拍照时,阿面喜欢用表情包里的姿势来启发家人。比如替哥哥拍摄毕业照时,建议他和发小一起张开双臂,摆出当年红极一时的“姐妹齐心其利断金”表情包;在与父亲一起出游时,让他在亭台边眺望远方张开双臂,后续配字“好运来”。
宠物更是天然的“表情包”。工作之余,阿鱼喜欢宅在家里和猫咪一起玩耍,她经常给猫猫拍照片,当拍摄到有趣的图片时,她会配上相应的文字,并将图片导入表情包库进行使用。
也有部分网友从一张白纸开始绘图设计,设计师黑炭小熊就是其中一位。“制作属于自己的表情包时,画卡通形象可以随心所欲,不需要考虑商用也没有要求很多的甲方爸爸,所以非常高效并且乐在其中。”她分享了自己制作的一套“小米蕉巴那那”表情包,详情页中如是介绍——“BABY巴那那只是一颗快乐小米蕉”。
“制作表情包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很希望能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卡通IP形象,并且让它能够通过不同的延展灵动起来,表情包是我的延展方式之一。”黑炭小熊认为,表情包是能够帮助增加表达力和沟通趣味性的催化剂,会让人在线上就算看不到对方,也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和状态。
近年来有创作者将表情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黑炭小熊提到,自己此前有尝试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表情包去参赛,可因为临时情况搁置了。这个主题目前对她来说比较陌生,但感觉是有意义的,未来一定会尝试去做。
除了用户自制,各出品方也在不断丰富表情包仓储。比如,有博物馆脑洞大开,将馆藏文物做成灵动的表情包。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就以陶男俑立像、陶女俑立像两件文物为原型,推出了“善水男子”与“绿荷仙子”的表情包。“善水男子”根据男陶俑的形象特点,结合明代文人身穿蓝或黑色袍子、四边镶宽边、配以儒巾与四方平定巾等穿着形象特点衍生而出。“绿荷仙子”则结合明代女性细眉弯柳、丹凤眼、樱桃小嘴等形象特点衍生而来。
文物一改往日庄重肃穆常态,以可爱卖萌的姿态吸引了年轻人对文物的注意,潜移默化地融入大众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入脑再入心。“我们平时接触到文物一般是在博物馆等隔着玻璃的方式,现在能够以表情包方式了解文物,相当于拓宽了解文物的途径,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了解,了解过后或许能产生兴趣,如此对发展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白云)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子殷说道。
■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善水童子”与“绿荷仙子”的原型。(来源: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官微)
商机
“表情经济”悄然而生
“熊猫头”“玲娜贝儿”“小黄豆”这些广泛传播的表情包不仅具有社交功能,同时还附带了经济价值。在表情包成为“新宠”的同时,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表情经济”也悄然而生。
据了解,制作者是可以通过表情包来盈利的,使用者利用平台机制对入驻的表情包进行打赏,制作者也可以通过接单的方式在电商平台为客户推出表情包的定制与设计服务。
在某社交平台点击“香香软软的小泡芙”表情发现,已有6799人对该表情包进行打赏,在某电商平台以“表情包”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表情包抱枕、眼罩、水杯、手机壳等产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也有商家以表情包定制为标题词,下拉详情页有设计案例展示,有个别店铺月销量达3000+。据店家介绍,商品链接标价并非实际定价,表情包的定价不等,具体情况要根据制作难易程度来增减相应费用。
虽然表情包定制设计在电商平台风生水起,但打赏、接单等传统变现行为对于个人制作者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越来越多的表情包制作者开始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通过表情包的周边产品开发、广告合作等方式实现表情包的IP(知识产权)变现。由此,表情包也能深入如动漫、游戏等各类领域,提供更丰富的IP衍生品,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发展
看技术升级换代
“表情符号是一种表观遗传性的全球编码,也是推动跨文化交际的技术产物。”《占领世界的表情包》提到,表情符号的英文名“emoji”中,“e”是图,“moji”代表字母、字符。有市民留意到,表情符号有了静态图版本(jpg)和动图版本(gif),内容丰富。
对于技术的更迭,英国语言学和数字时代沟通领域的专家维维安·埃文斯所著的《表情包密码》一书中提到,和语言一样,表情包也在进化、发展和改变。在此书的推荐序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志攀写道,表情包是一种网络社交的新生“物种”。它们生于草根,长于应用,更新发展于网速的提高,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发展。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在其所著的《弱传播》一书中指出,表情包在更高层次上复活了人类原始的表达工具——表情。其中提到,一方面,人类的表达能力借助新技术与新媒体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另一方面,人类原始的表达能力也开始退化。
专家
注意保护他人肖像权
8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提到,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
部分喜欢在传统节日中使用表情包的市民担心,如此一来虽然丰富了表达方式,但这是否会影响到其文字组织能力?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小坤认为不会造成影响。她说,人的文字组织能力肯定不是在节日这个特定的情境下练习出来的,文字组织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一个人从小训练得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可能很多人要反思一下,平日里自己到底读了多少东西,有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还是天天对着手机刷短视频。”
“最近……戒烟了。”去年2月,腾讯通过其官方微博宣布“悠闲”这一微信表情禁烟。有网友调侃,“表情包都戒烟了,你还在等什么?”对于这个小细节的改动,有市民认为挺有趣的,也有市民觉得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市民阿莹说,一般自己发表情包会比较随心,很少关注到这些细节。
郑子殷提到,假如运用得当,相较于传统的教育宣传方式,表情包在宣传教育方面有一个优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比纯文字,表情包通常有趣的图片或者符号传递复杂的信息,在视觉冲击和理解上更直白易懂,宣传教育的效果自然也会更深刻。”
近日,“蘑菇头表情包巨头起诉多家公司”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10月31日,阅读量超过150万次。这个在2010年,由90后创业青年吴武泽在广州白云创作出的、火遍网络的“蘑菇头”,以后需要规范使用。在南京一公司被诉侵权一案中,法院认为被诉公司未经许可,在公司推文中使用了七张蘑菇头表情包,侵害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谈到规范使用,有网友用同事或者朋友的照片来制作、传播“表情包”,这种行为是否有法律上的风险?郑子殷说,这样做会存在法律风险。他提到,《民法典》保护自然人的肖像权不受侵犯,在未经过他人允许就制作、传播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并传播,是有可能构成侵犯肖像权。因此,在使用、制作过程中,若被使用人不愿意或者明确拒绝,就应停止使用,否则一旦传播开来,以当下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很难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的。
小链接
第一个表情字符
《表情包密码》一书中提到,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表情字符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当时,该校计算机科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经常在网络BBS论坛上开玩笑。一次恶作剧事件过后,法尔曼提议用一个笑脸表情字符代表开玩笑,“我把冒号、短横线和右括号排在一起,脑袋偏过来看,就像个笑脸:-)。换成左括号,就像一个皱眉的人:-(。”
而如今,网友们斗起图来,远不止一个:-)。《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中提到,简洁和快速已成为当今世界基本的交际价值观,也就是说,消息越短越好,所以,表情符号在此时出现正好实现了信息的精简、快速、有效传递。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毛毛雨 ■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