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陈焕钊 通讯员曾献尼 龚慧枫报道 疫情决胜关键时期,正值春耕农时到来之际,为“打好防疫阻击战、力保春耕不放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师生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为春耕生产不误农时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指导方法、转变培训方式
学校农业与生物学院教师创新指导方法、转变培训方式,出台了多份应时科普电子小册子助力农村防疫抗疫、春耕生产两不误。2月4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吃紧的关键时刻,刘梅教授、郑奕雄教授针对疫情有可能向农村扩散蔓延的趋势,率先编撰完成《防控新冠肺炎——乡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2月25日,根据农业农村部预估今年草地贪夜蛾可能爆发的新趋势,喻国辉教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坚持边防疫抗疫边指导复产,及时编撰出相应的应急防控预案——《花生草地贪夜蛾危害、识别及防控技术》;2月27日,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帮助,陈青春副教授等老师积极制作“水稻种植技术挂图”“南方甜、糯玉米种植技术挂图”“南方花生种植技术挂图”“甘薯种植技术挂图”等指导生产。宣传册在广东省“田园追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公众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公众号和体系微信工作群、各地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微信和QQ工作群、广州国家科创中心业务群等进行发布或转发宣传,点阅量3万多人次。
产业体系带头,强化对接服务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知识和智力优势,学校农业与生物学院以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为龙头,组织教师深度参与、扎实帮扶当地春耕生产;各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服务产业联系面广、调动资源较多的优势,主动承担起组织牵头和带头作用,确保产业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广东省花生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体系相关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向全省各地多个农技推广部门、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免费派发仲恺花1号、仲恺花10号、粤油41和粤油43等花生种子逾1万公斤,受到种植户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户降低因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阳江示范基地创新团队还深入俆赤村、新梨村、蛟龙湾村、良朝村等多条村,组织《花生“三减”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培训,并筹备了口罩200个、石灰粉7000公斤、花生专用复合肥5000公斤,免费送给示范基地农户开展春耕生产。该体系大豆种业创新团队在佛冈迳头镇井冈村,建立幼龄柑橘园套种大豆示范基地,春播50亩,并计划夏播发展至400亩以上;以优质品种为龙头,指导阳江豆豉食品公司和罗定长岗坡腐竹等建立生产示范基地。2月27日,万小荣教授带领令娟、李春梅两位博士赴阳江市指导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及时掌握了产业园、推广站、农民合作社等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主动提供科技服务、智力支撑和种质资源,精准协助复工复产。
■广东猕猴桃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和平县猕猴桃种植
以仲恺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广东猕猴桃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响应省科技厅“科技助农抗疫情稳供给,抓紧农时保春耕促生产”的工作部署,面向我省猕猴桃产区,通过微信、QQ和移动通讯解答果农生产难题,有效地保障了疫情期间广东猕猴桃生产的正常进行,新种果园保苗成功。一月下旬以来,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和平县水果研究所副所长黄春源高级农艺师就广东适栽猕猴桃的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在广东猕猴桃联盟和当地微信群上发送了专项资料介绍;团队负责人梁红教授先后通过多个微信群转发了两条防治猕猴桃溃痬病的专项技术资料,并编发了《猕猴桃防倒春寒的技术措施》;团队成员已通过微信、QQ和移动电话进行远程调研,解答问题和回复咨询共50多人次。目前,广东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主产区和平县5万亩猕猴桃已全面完成清园和增施有机肥,长势喜人。
学校园艺园林学院党员教师、农村科技特派员涂攀峰博士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精准化科技服务,推动农业抗疫复工复产工作。2月上旬,涂攀峰博士在接到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求助电话之后,马上赶到现场,为农户提高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指导。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包菜和黑皮冬瓜为主,去年下半年种植的包菜已经采收完毕,急等着下一茬种植黑皮冬瓜。由于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较大,灌溉和施肥主要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技术。眼看着下一茬的黑皮冬瓜即将移栽,但水肥一体化设备还没有着落,如果在移栽之前还没有安装好,将会影响黑皮冬瓜的产量和品质。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黑皮冬瓜是订单式生产,主要出口到国外,如果产量和品质达不到收购方的要求,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涂攀峰博士收到求助电话之后,立即开始筹集水肥一体化设备,并运送到合作社地里进行技术指导和设备安装,在黑皮冬瓜移栽之前将水肥一体化设备安装齐全,为合作社种植户的春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月27日,在学校和学院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下,涂攀峰博士联系了东莞农学会和东莞一翔建立网上直播平台,面向华南地区的柑橘种植户开展线上培训,讲授“柑橘种植栽培及水肥管理技术”,收看直播的农户累积超过8万人次,让农户足不出户也可以学到柑橘栽培知识,农户们纷纷点赞和打赏。通过本次网络直播开展的义教活动共筹集到义款8千多元,后期直播平台会将这些义款全部捐献给疫区。
学子投身春耕,领悟社会责任
遍布各地的仲恺学子勇担社会责任,就地有序在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这两个战场贡献青春力量,接受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社会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洗礼。
家住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和家西村的种子科学与工程182班沈小娟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家人一同在花生地进行田间栽培管理,并为附近的乡亲们提供技术咨询和示范;
家住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的种子科学与工程161班朱德超同学也积极加入到春耕复产行列,为方便排水,他在自家地里铺上地膜,把排水沟里的泥巴弄到地膜上,为种西瓜做准备,他还把地膜有利于种子发芽以及防治杂草生长的作用介绍给家人;
■植保182班谢文达同学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窑上村和爷爷奶奶在豌豆地松土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窑上村的植物保护182班谢文达同学和爷爷奶奶在豌豆地里除草、松土;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前詹镇赤澳村的植物保护181班方少贤同学在家抓紧时间播种花生;安徽省肥西县柿树岗乡黄花村的农学161班孙亚芬同学和家人一起到地里松土,准备种上玉米。
■动科162班王明旺-春耕
动物科技学院动科162王明旺同学老家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林江村。因疫情影响,各村庄社区封闭管理,家乡农村严重紧缺技术和人力。王明旺同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田间地头,主动参与到春耕生产和水产养殖中去,松土、开犁、播种……王明旺与村民们一起躬耕于田间,争分夺秒进行春播春种。这次难得与土地亲密接触的体验,让他体味到了书本上闻不到的泥土的芳香,也让他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有了实践的舞台。
期间正好碰到家里鱼塘的草鱼出现鱼皮腐烂,烂身,身体长出白毛症状,几年的专业知识这时有了用武之地,王明旺运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使用水霉净药水,对鱼塘内的鱼及时进行了治疗,让鱼儿恢复了健康生长,减少了鱼塘的经济损失。
秉承“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校训精神的仲恺师生,把兴农报国的使命担当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抗疫一线上,充分展现了勤慎务实、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