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23日,河源市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精彩开幕。活动现场的50个展位,直观的展现了河源各县区乡村振兴三年的丰硕成果和各地绿色、优质、特色、名牌的“粤字号”“土字号”农产品,板栗、高山茶、西施柚、丝苗米……琳琅满目的展品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更为特别的是,记者在活动现场观摩了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智慧农场无人机操作的收割场面,让人看了直呼“厉害,过瘾!”
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据介绍,今年的庆祝活动以“一个开幕式、一个丰收台展区、一个智慧农业演示区、一个乡村振兴成果展区、一个普法宣传区”为载体,充分展示河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河源农民丰收喜悦场景、乡村振兴成果、河源“三农”蓬勃发展的时代气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庆祝活动,带动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源市市长何国森在开幕式上提到,近年来,河源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农业发展稳健向好。今年早稻单产增幅超5公斤,超额完成晚稻扩种任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8.5%。东瑞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带动了全市八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省农业农村厅与河源签订协议共同推进灯塔盆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加快提档升级。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9%。
何国森表示,接下来,河源要以农民丰收节活动成功举办为契机,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创建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打造超百亿农业产业集群,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富民产业培育得更好,把脱贫成果巩固得更牢,把广阔乡村建设得更美,加快灯塔盆地美丽乡村示范区和东江画廊等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把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在农民群众感党恩、深河扶贫干部话脱贫、返乡人员说成就、在外乡贤谈变化环节,发言代表分享了在各自岗位上的丰收感悟,畅谈了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变化,点赞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开幕式现场还播放了“东江画廊庆丰收”专题片、“一线总指挥话丰收”系列专访视频以及“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视频。
“河”字号农产品走俏大湾区
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庆祝活动,可以说是河源农特产品的一次“大阅兵”。
在丰收台展区,一个约10平方米、3米高的圆形展台展示着河源各县区特色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引来众多市民拍照打卡。在乡村振兴成果展区,各县区通过实物、版面等形式,展现了乡村振兴三年来的丰硕成果和河源绿色、优质、特色、名牌的“粤字号”“土字号”农产品。近年来,河源在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下足功夫,确立了“万绿河源”作为河源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软实力”日益彰显。如今,越来越多的“河”字号优质农产品走俏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副总指挥成嶂旻表示,深河指挥部已经联动了深圳农产品集团等深圳企业,加大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发挥河源生态资源的优势,为大湾区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还设立了普法宣传区,以展板展示、现场讲解等形式,围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学法用法规范用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民法典》等开展普法宣传。
计划用5年打造广东最大无人农场
从播种、施肥到收割,所有流程全自动完成,无需人力投入。这样的现代化农业场景,如今已经从影视情节变成了现实生活。在丰收节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其团队在东源柳城下坝村的智慧农业示范园(水稻无人农场)内,现场演示了割稻运输作业全自动完成的过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驾驶收获机和无人驾驶运粮车在田间来回穿梭,两台机器沿规划路径进入田块协同作业,共同完成收割稻谷运送粮食的任务。根据计算,两台机器协同作业,每小时可收割50亩稻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3月,罗锡文团队开始与东源县合作在下坝村共建智慧农业示范园,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500亩的水稻无人农场,将成为广东最大的无人农场。“从今年3月初土地流转到早稻种植,一个多月时间,不仅完成了大量工作,还取得了早稻亩产1013斤的好成绩。”罗锡文表示,未来将把自动化技术全流程运用到水稻生产中,帮助河源稻农丰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通讯员 欧阳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