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6日-8日,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召开,大会第二日,厦门大学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部门,筹备成立“游戏人工智能高校联合研究中心”,持续深化游戏人工智能的研究。同时,厦门大学游戏哲学研究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研究会也联合发布了《“玩转”人工智能 游戏人工智能产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游戏与人工智能在理论研究、GPU等硬件迭代、应用场景三个层面协同发展,互相促进。
在理论层面,报告称游戏启发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0世纪50年代,信息之父香农开启国际象棋AI研究的开端。同期,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图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研究与游戏的关系,认为棋类游戏是展示机器“思维”能力的重要场域。在硬件层面,游戏推动AI算力基础设施GPU的创新发展。以英伟达为例,凭借游戏显卡领域的丰富技术积累与高额研发投入,英伟达快速崛起成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应用层面,游戏为人工智能提供可控训练环境和海量数据。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曾公开表示,OpenAI利用机制较为复杂且竞技性强的游戏来进行AI强化学习,为后来的ChatGPT技术提供了借鉴。
报告中的大众调研部分显示,91.9%受访者认为游戏通过推动GPU进步,支持了人工智能的发展;88%受访者认可游戏AI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菁表示,“AGI是AI研究的初心和梦想,代表着最高的目标。游戏场景具有目标和形式统一、数据源源不断等特性,这为构建AGI提供了可能。而游戏场景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其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又赋予了游戏AGI极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一大场景,教育领域下的游戏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崔蕴鹏认为“在游戏教育方面,继承了学院技术、艺术、人文融合的特色,形成了游戏艺术+游戏技术+电竞的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理念和教学体系。人工智能以创作工具、分析工具、传播工具等多重功能融入教学、创作和活动组织中,深刻影响游戏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游戏是人工智能、图形学最先落地应用的前沿技术“训练场”。作为特殊生产力的游戏,在自动驾驶、科学研究、医疗模拟、民用航空、社区管理、艺术治疗等领域也有着外溢价值,还有助于简化科普难度,助力学术研究,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正向影响。作为超级数字场景的游戏,游戏将作为关键力量,连接现实世界中更多的领域、功能与服务,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