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电动自行车因其方便快捷、充电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据广州交警估计,广州目前的电动车大概有500万辆,其中登记在册的有360万辆左右。然而,因非法改装和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交通及火灾事故日渐增多。从街面上看,部分驾驶人无视交通法规,超速行驶、逆向行驶、占道行驶、酒后行驶、闯红灯等现象普遍存在,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
电动车的乱象,正在严重影响着市政交通和社区消防。专家认为,想从根源上解决电动车的乱象,就需要针对电动车进行立法。
超标电动车是交通乱象根源
出于各种原因,不少人在骑电动自行车时都有更高的速度需求。比如外卖行业,配送员小郑坦言,若按照2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他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配送。
据交管部门介绍,骑手由于赶时间,常常会抢行或违章,时常会有长时间、超长距离在封闭快行道路内逆行的行为,还有大量闯红灯、违反交通标识、行人便道高速骑行抢行、在过街天桥上高速穿行猛拐等行为。
交管部门表示,因骑手违章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非常多,尤其在交通高峰时段。再加上对骑手迟到等违约行为的处罚极其严厉,导致骑手在工作中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经常导致违规、违章和违法行为。
事实上,路上的电动车主并非只有外卖小哥有速度要求。社会上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提速改装成了一种默认行为。在买到车上完牌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掉脚踏板、解锁车速、扩充电池、增强减震等。在进行过“软改”甚至是“硬改”后,电动自行车的车速能翻一倍甚至几倍。当然,此时的电动自行车已经严重超标,在标准上已经属于电轻骑甚至是电摩托。
一般情况下,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出厂时都是合格产品,也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改装后的车辆虽然提高了驾驶速度,但开着不安全,也更容易失火。据广州消防透露,因电动车造成的火灾警情同比去年上升了17.51%。
针对电动车立法是治本之策
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但超标电动车却是违规产物,很多驾驶员未经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导致交通事故比例不断上升。据广州交警透露,广州今年上半年,涉电动车交通事故同比去年上升了63%,而且,交通违法及逃逸行为也越发突出。
据公安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国内电动自行车导致事故的违法行为前10位分别为:违反交通信号(16.7%)、未按规定让行(16.6%)、逆行(13.6%)、违法占道(13%)、其他不安全行为(11.9%)、酒后驾驶(5.6%)、操作不当(5.2%)、超速(4.2%)、其他(3.6%)、违法超车(3.5%)。这些行为占事故总量的九成以上,说明电动车驾驶人漠视交通规则几乎成了普遍现象。
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广州交警查处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7%。然而,交警在执法时也只能按照非机动车的标准来执行——警告或者是20-50元罚款。这个处罚力度,对很多电动车车主来说,根本就不痛不痒。
律师张之永认为,电动自行车的治理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法律只界定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概念,却未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许多电动自行车在上牌时是合格的,上完牌之后加以改装就超标了。
张律师表示,他这几年办理过数起电动车伤人的案件,由于相关电动自行车的法规存在空白,他在办案中常常深感无奈。“只有在法律层面解决超标电动车的性质,才是解决电动车乱象的治本之策。”张律师说。
目前,电动自行车用户不强制参加法定保险。有法律人士建议,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第三者责任保险或意外伤害保险。
●知多D
新国标标准如下
看看你的电动车属于哪一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明确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以动力装置驱动行驶于道路上的轮式车辆应为机动车,但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电动车为非机动车。
按照2019年公布的新国标中对电动自行车设定的标准,电动自行车的车速不能超过25千米/小时,整车质量不能超过55公斤,电池电压不能大于48伏,电机功率最大为400瓦。在这个标准下的电动车才算是非机动车,也就是电单车。
在电动车改装几乎成了一种默认行为的情况下,很多电动自行车在“软改”或“硬改”后都“升级”成为了“电动轻骑”甚至是“电动摩托”。事实上,电动轻骑和电动摩托都不再属于电单车,需要持证驾驶。大家请根据下列标准,检测一下自己的电动车究竟是哪一种。
具体标准 电单车 电轻骑 电摩托
最高车速 ≤25km/h ≤50km/h 50km/h
整车质量 ≤55kg ≥55kg ≥55kg
电池电压 ≤48V 无限制 无限制
电机功率 ≤400W 400W~4000W ≥4000W
能否载人 ≤12岁1名 不可载人 可载1人
车辆类别 非机动车 机动车 机动车
保险购买 鼓励购买 强制购买 强制购买
驾照要求 无需驾照 F本驾照 D/E本驾照
策划: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